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血管母细胞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血管母细胞瘤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b969866e7978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小脑。本文通过一个63岁女性患者的病例,详细介绍了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以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病史介绍

患者为63岁女性,因“反复头痛头晕3月”入院。

辅助检查

颅脑CT

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

颅脑MRI波谱成像(MRS)

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性大,转移瘤等,其他肿瘤待排。小脑半球可见左侧CPA区囊实性占位,实性为主,大小为30x29x19mm,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图1 小脑半球可见左侧CPA区囊实性占位,实性为主。

组织病理活检

肉眼观

不规则灰褐组织1枚,35x25x10mm,切面囊实性,灰红灰褐,质中。

镜下观

肿瘤组织呈巢团状、腺泡状排列,瘤细胞体积大、空泡状、脂质化,细胞核大小不一,非典型核和深染核。核分裂象很少见。巢团周围围绕丰富的毛细血管,通常以薄壁血管为主,有的为高度分支的鹿角状血管。


图2:肿瘤组织呈巢团状、腺泡状排列,巢团周围围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图3 肿瘤组织呈巢团状、腺泡状排列,巢团周围围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图4 体积大、空泡状、脂质化的间质细胞,间质细胞核大小不一,非典型核和深染核。核分裂象很少见。巢团周围围绕丰富的毛细血管,通常以薄壁血管为主。

免疫组化

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1、CD34示(+);间质细胞:Vimentin(+)、inhibin(+)、CD56(+++)、NSE(+)、Syn(弱+)、S-100(+)、Ki67(2%,+)。

阴性:CK(-)、CD68(-)、CgA(-)、PAX8(-)、TFE3(-)。




图5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
血管内皮细胞:CD31、CD34示(+),间质细胞表达:Vimentin(+)、inhibin(+)、CD56(+++)、NSE(+)、Syn(弱+)、S-100(+)、Ki67(2%,+)。

病理诊断

(左小脑)血管母细胞瘤,WHO 1级。

讨论

WHO定义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高度血管化,以及含有胞浆透明、空泡状的肿瘤性间质细胞,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如inhibin(抑制素)阳性和分子学特征如VHL突变。WHO 1级。ICD-0编码9161/1。

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特点
  • 年龄:好发于成人,高峰年龄20-50岁
  • 部位:最常发生在小脑,其次是脑干及脊髓 ,大脑、视网膜和外周神经也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外见于骨和软组织、肝、肺、胰腺、肾、肠和皮肤。
  • 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共济失调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脊髓肿瘤出现疼痛,感觉减退和失眠。约5%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 流行病学:血管母细胞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可以是散发或家族性(VHL综合征有关),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约30%患有VHL综合征,而患有VHL综合征的患者约80%出现血管母细胞瘤。青少年及儿童患者几乎都与VHL相关,发病率没有性别差异。
影像学

头颅MR增强示典型表现为对比增强明显的多房囊实性肿物。

病理学特征
  1. 肉眼观:肿瘤呈多房囊性(白色箭头),与周围小脑(黑色箭头)分界清楚。

  2. 镜下观:具有透明至空泡化细胞质的肿瘤性间质细胞与丰富的毛细血管混合。间质细胞细胞核的大小可能不同。偶见增大的非典型和深染细胞核。

血管母细胞瘤的丰富血管通常以薄壁血管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些表现为高度分支的鹿角状血管。

根据定义,肿瘤由肿瘤性间质细胞及丰富小血管两种成分构成。根据肿瘤主体成分可将血管母细胞瘤分为网状型或富于细胞型。

  • 网状型(reticular variant):肿瘤内见多量毛细血管,网状纤维丰富。间质细胞构成肿瘤的实质,约占细胞成分的10%-20%,胞浆透亮。

  • 富于细胞型(cellular variant):肿瘤内见多量间质细胞,胞浆浅染,富含中性脂肪,形成空泡状或泡沫状形态。肿瘤细胞可呈Zellballen巢样生长

  1. 免疫组化:间质细胞:表达Vimentin、Inhibin、Brachyury、D2-40;不同程度表达NSE、S-100、CR、CD56、CXCR4等;血管网:表达CD34、CD31和FⅫA等。MIB-1/Ki67标记增殖活性较低,一项研究中Ki67中位指数在网状型为<1%-2%,在富于细胞型为4%(1%-8%)。

  2. 特殊染色:网织纤维染色显示丰富肿瘤细胞小团或单个细胞周边染色,其内的脂肪空泡可呈不同程度油红O脂肪特殊染色(要求新鲜未固定组织)阳性。

  3. 电镜:可见毛细血管架构,间质细胞铺砖样排列,胞质内脂滴和大泡,还可见有微丝、同心圆漩涡状的粗面内质网和Weibel-palade小体。

  4. 分子遗传学: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常有3号染色体上的VHL基因的双等位基因失活,散发病例中并不常见,半数散发病例有VHL基因体细胞突变或等位基因失活。VHL基因改变只发生于间质细胞而不在血管成分。

鉴别诊断

  1.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

  2.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分化好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黏液微囊是病变特点,胞质空泡不明显,不含脂质空泡的细胞多,与小血管混杂在一起,形似弥散性星形胶质细胞瘤。

  3. 血管瘤型脑膜瘤:血管瘤型脑膜瘤,肿瘤内有大量血管,血管管径小或中等大小,伴玻璃样变。

  4. 副神经节瘤:主细胞排列呈界限清楚的细胞巢,周围绕以薄层S100阳性的支持细胞

  5.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肿瘤呈分叶状、巢团状或器官样排列,巢团中央细胞因黏附性差而脱落,形成独特的“腺泡状”形态;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免疫组化CK显示肿瘤细胞阴性,CD34显示肿瘤的腺泡轮阔,TFE3显示肿瘤细胞核强阳性

治疗及预后

手术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散发病例预后会非常好,而有VHL家族史的患者因为可能多发性血管瘤和其他肿瘤,预后较差。肿瘤不完全切除可局部存留,影响预后的特征包括年龄、大小、生长方式、治疗方法、多灶性和部位。对于再发和残留疾病可以选择放射治疗。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是罕见的 。研究发现富于细胞型血管母细胞瘤较网状型显著易复发。

VHL综合征

定义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染色体3p25.3上的VHL基因的胚系失活突变,导致各种器官对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 。

VHL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VHL蛋白通过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低氧诱导因子(HIF-1 alpha和HIF-2 alpha),调控细胞对低氧的反应。而假低氧状态导致VHL功能丧失,驱动血管化、管腔形成、脂质储积、代谢适应和髓外造血的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导致VHL相关肿瘤的表现。

基本病变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还包括外周神经、甚至神经系统外的组织(见下图)。根据好发肿瘤的不同,VHL可分为1、2A、2B和2C型。

取材

血管母细胞瘤的取材:一般送检肿物切除标本

  1. 观察其组织是否带有部分脑组织,测量肿物及脑组织的大小;
  2. 观察肿物表面色泽、光滑度,是否有包膜,包膜是否完整,肿物与脑组织的关系,是否分界清晰;
  3. 沿肿物及脑组织的垂直面,书叶状,每隔2-3mm切开。检查囊多房或单房,内壁光滑度,内壁厚度,囊内容物性质,有无实质或新生物。实性区切面色泽、硬度、有无出血、坏死、变性等。
  4. 取材:①囊性区域取囊壁较厚处,局部突出处;②与脑组织交界处;③实性与囊性交界处;④实性区域边缘及中央结构不同区域。

总结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小脑。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对于有VHL综合征家族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可能的多发性肿瘤。

参考文献:

[1]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vised 5th Edition 2021

[2]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vised 4th Edition 2016

[3] Gläsker, Sven MD*; Krüger, Marie T. MD*; Klingler, Jan-Helge MD*; Wlodarski, Marcin MD; Klompen, Julia MD*; Schatlo, Bawarjan MD§; Hippchen, Beate PhD*; Neumann, Hartmut P.H. MD‖; Van Velthoven, Vera MD*. Hemangioblastomas and Neurogenic Polyglobulia. Neurosurgery 72(6):p 930-935, June 2013. | DOI:10.1227/NEU.0b013e31828ba793

[4] M, Hasselblatt,A, Jeibmann,J, Gerss et al. Cellular and reticular variants of haemangioblastoma revisited: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88 cases.[J] .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 2005, 31:0.

[5] 刘彤华主编.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 第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9.

[6] Iwona Ben-Skowronek Sylwia Kozaczuk. 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 Horm Res Paediatr 2015;84:145–152 DOI:10.1159/000431323

[7] 方园,何乐健,陈莲. 第5版WHO儿童肿瘤分类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解读(二).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4,53(03):224-229. DOI:10.3760/cma.j.cn112151-20230926-00216

[8](美)John R.Goldblum,(美)Laura W.Lamps,(美)Jesse K.McKenney,(美)Jeffrey L.Myers原著;回允中主译;李挺,柳剑英,沈丹华,石雪迎,薛卫成副主译. 罗塞和阿克曼外科病理学 第11版 下[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21.0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