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从大爆炸到暗能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从大爆炸到暗能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njoyphysics.cn/Article2683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奇迹的科学探索领域。从大爆炸理论到恒星演化,从暗物质到暗能量,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化。本文将带你走进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之旅,探索这个浩瀚宇宙的奥秘。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观测发现,银河系以外的绝大部分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即星系都在退行,并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其退行速度就越大。由此哈勃提出,星系的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根据哈勃定律,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加。因此,在过去,星系之间的距离一定比现在要小,也就是说,宇宙是在不断地膨胀。基于这个观测事实,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在1948年提出了大爆炸宇宙学,即我们的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

大爆炸之后的瞬间,宇宙处于极高温、极高密的炽热状态。在大爆炸之后约10^-43秒时的温度约为10^32K,然后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不断下降。大爆炸后约10^-6秒,温度下降到10^13K左右,开始形成质子和中子等粒子。大爆炸后约10秒,温度下降到10^9K时,质子、中子开始结合成氢核、氦核,同时有少量氘核、氦3、锂等轻核生成。核合成完成后,整个宇宙中氦元素的占比约26%,这与目前的观测相当一致。

大爆炸之后约38万年,温度下降到约3000K,中性原子形成。此时光子与物质不再有显著的相互作用,成为自由粒子,宇宙变得透明。随着宇宙的膨胀,这些光子由于红移变成今天温度为2.725K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个背景辐射在1964年被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无意中发现。

恒星的演化

恒星起源于宇宙中的气体、尘埃等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这些气体和尘埃聚集收缩成密度较大的原始星云,最后进一步收缩形成原恒星。原恒星在引力作用下进一步收缩,形成一个密度极大的核心,温度越来越高。当核心温度达到10^7K时,氢开始发生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并辐射能量,于是新的恒星诞生了。这时候的恒星压力和引力达到平衡,处于稳定阶段,称之为主序星。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太阳已经在主序星阶段停留了50亿年,并且还将继续停留50亿年。

恒星质量越大,演化速度就越快,寿命也就越短。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大质量恒星的寿命只有几千万年甚至几百万年,而质量比太阳还小的恒星寿命可达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年。

小质量恒星最终将演化成白矮星,密度可达10^6g/cm^3,白矮星内部不再有核聚变反应,不再有能量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残存的能量将逐渐散去,白矮星温度将逐渐降低,最后变成黑矮星。

大质量恒星演化到后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核心部分形成密度高达10^14g/cm^3的中子星。由于超新星爆发会释放巨大的能量,铁以后的重元素都是在超新星爆发中形成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也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超新星爆发后的恒星碎片散落在宇宙空间,成为下一代恒星的原料。

宇宙的未来:暗物质与暗能量

通过对星系及星系团质量分布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天体物理学家发现,除了由原子、分子组成的普通物质,如恒星、星际气体、星际尘埃之外,星系及星系团内还存在大量的暗物质,而暗物质的总质量要远远大于宇宙中所有可见物质的质量总和。如果没有暗物质,星系及星系团的形成和稳定将无法解释。这些暗物质没有电磁辐射,和普通物质只发生引力作用,因此用望远镜等传统方法难以探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暗物质探测的直接证据,也不清楚暗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样的粒子组成的。

1998年,天体物理学家对遥远超新星的观测研究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为了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物理学家引入了充满整个宇宙并具有负压性质的暗能量。但我们实际上对暗能量的性质还很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去探测。根据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确测量可以得知,暗能量约占整个宇宙的68%,暗物质约占27%,而普通的可见物质只占5%左右。因此,虽然暗物质和暗能量目前无法探测到,但却极大地影响着宇宙的演化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产生,也决定了宇宙未来的命运。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