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黄疸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引发其他并发症等方面。
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黄疸的出现常常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脏功能。当黄疸是由肝细胞受损引起时,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排泄功能受到破坏,胆红素无法正常转化和排出,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持续的高胆红素血症会对肝细胞造成毒性作用,使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形成恶性循环。这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白蛋白合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时,肝脏可能会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于新生儿来说,黄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当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时,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沉积在神经细胞内,引发胆红素脑病,也称为核黄疸。初期,患儿可能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严重症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能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脑瘫等,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成人,在某些严重的黄疸情况下,如急性肝衰竭导致的黄疸,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引发其他并发症
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会导致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障碍。长期的脂肪吸收不良会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维生素K缺乏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加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此外,黄疸还可能合并感染,由于胆汁排泄不畅,肠道内细菌易逆行进入胆道,引发胆管炎、胆囊炎等,出现发热、腹痛、寒战等症状。
黄疸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多方面的危害,从肝脏功能受损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再到其他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黄疸症状,如皮肤、巩膜黄染,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血常规、腹部超声、CT等,以明确黄疸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肝脏,避免滥用药物、过度饮酒等不良行为,预防黄疸的发生。
黄疸患者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若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服用保肝药物,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肝功能。若存在感染,还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患者务必按规定剂量和疗程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在饮食方面,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肝脏和胆道的负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取,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肠道感染引发其他并发症。在生活习惯上,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黄疸的程度是否加深、有无发热、腹痛加剧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有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