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三成事”机制激活居民自治新动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三成事”机制激活居民自治新动能

引用
凤凰网
1.
https://i.ifeng.com/c/8howb5dhnof

在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街道操场社区,一个名为"三三成事"的机制正在激活居民自治的新动能。这个机制如何运作?又带来了哪些改变?让我们一起走进东立国际小区,看看这里是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的。


为小区道路命名投票活动现场。


验收小组对车棚进行验收测量。

案例背景:老旧小区的困境与破局

东立国际小区建成于2006年,共有37栋楼、68个单元、5700余户居民,是典型的大型老旧社区。随着时间推移,小区硬件设施老化、公共空间不足、管理矛盾频发等问题日益凸显:水管爆裂导致停水、电动车"飞线充电"引发安全隐患、停车位争夺升级为邻里冲突……居民投诉量一度占据社区工单的70%以上。

面对这一现状,社区党委意识到,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头痛医头"难以根治顽疾。2022年5月,社区创新推出"三三成事"机制,以"居民事、居民定、居民办"为核心,发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治理办法: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1. 三方联动定项目:让治理有章可循
  • "每日一碰头":组建由网格员、楼栋长、物业管家构成的"微网格群",实时上传巡查发现的井盖破损、垃圾堆积等问题,小事当场协调,确保"问题不过夜"。
  • "每周一例会":每周三召开社区党委、物业、业委会三方会议,运用"提、议、决、行、评"五步议事法,将居民诉求转化为项目清单。例如,针对电动车乱停问题,居民提出"增建车棚"需求后,三方迅速制定选址方案。
  • "每月一听证":月末召开"阳光听证会",邀请居民代表听取项目进展,对资金使用、施工质量等关键环节现场质询。去年,通过这一机制,社区梳理出13项民生工程,涵盖车棚改造、绿化升级、管网维修等领域。
  1. 三组"专家"亮身份: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公共收益使用不透明曾是居民诟病的焦点。为此,社区挖掘小区内"隐藏的能人",组建由工程师、律师、财务人员等40余人构成的"专家库",成立方案评定、施工监督、竣工验收三个共管小组,全程参与项目实施。
  • 方案评定组:在电动车棚改造中,居民设计师李红提出"膜结构顶棚+智能充电"方案,既美观又能防火,从5套备选方案中脱颖而出;
  • 施工监督组:退休建筑工程师石师傅带领监督小组,每日巡查工地,发现施工方填埋材料不合格后立即叫停整改,为社区挽回损失;
  • 竣工验收组:业委会代表黄委员严格对照合同条款,发现排水坡度不达标后要求返工,确保工程质量"零瑕疵"。

居民"专家"的深度参与,让项目满意度从65%提升至98%,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1. 三关监督促实施:让居民成为"质检员"
    为确保治理成果经得起检验,社区设立三重监督机制:
  • 设计关:随机抽取5名"专家"组成评审团,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避免"纸上谈兵";
  • 施工关:邀请对项目存疑的居民加入监督小组,通过"现场直播"微信群发布施工进度,化解误解;
  • 验收关:工程竣工后,需经验收小组签字确认方可结算尾款。去年新建的13处电动车棚、2000米人车分流道均实现"零投诉",居民笑称:"自己盯出来的工程,用着放心!"

成效与启示:小社区书写大治理

"三三成事"机制推行两年来,东立国际小区悄然蜕变:

  • 环境更宜居:红色文化广场增设绿色驿站和健身场地,成为老少皆宜的"打卡地";
  • 安全有保障:智能车棚覆盖全小区,电动车进楼道现象减少80%;
  • 心民意更凝聚:通过共管项目,200余名居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邻里关系从"冷眼相对"转为"握手合作"。

未来展望:让自治之花开遍社区

下一步,社区将深化"三三成事"机制:

  1. 扩大"专家库"规模,增设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专业小组;
  2. 推出"社区治理积分制",居民参与项目可兑换物业费减免或便民服务;
  3. 搭建数字化议事平台,让年轻群体通过"云端"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居民是社区的灵魂。当每个人都成为"家园建设者",老旧小区也能焕发新生机,共同书写美好生活的江岸答卷。

本文原文来自凤凰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