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药师说药丨“升白针”全攻略:适用情况、类型选择及副作用防治

创作时间:
2025-03-27 00:56: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药师说药丨“升白针”全攻略:适用情况、类型选择及副作用防治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314A054DC00

化疗是肿瘤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会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为避免因白细胞缺乏引起的严重后果,患者常常需要注射升白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升白针的适用情况、类型选择及副作用防治等内容。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避免不了化疗,化疗药物不仅会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还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即肿瘤化疗常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数量下降,其中,白细胞的数量下降最为常见,白细胞的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分级见图1),会有很多危害:

1.白细胞降低,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引发全身感染,比如肺炎、心肌炎、肠炎等,如处理不及时甚至可能出现感染性死亡。
2.白细胞降低,影响癌症化疗节奏。白细胞低,就不能化疗,只能“等”白细胞升到安全范围,才能化疗。

根据CTCAE5.0(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Version5.0)标准,白细胞降低的程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1]:

图1 白细胞降低程度的四个等级图

为顺利完成化疗并避免因白细胞缺乏引起的严重后果,患者常常需要注射升白针。

什么是升白针

升白针,顾名思义,是指打了之后可以升高白细胞的针剂。主要作用机制为:

1.促进骨髓血池中已经有的成熟粒细胞向外周释放。
2.刺激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进入外周血。以达到“升白”的目的。

升白针的分类

目前临床使用的“升白针”主要有两种[1]:

1.短效“升白针”:有效成分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s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每日使用,化疗后24小时或化疗后3~4天开始使用,直至度过化疗后白细胞的最低点(一般在化疗后7~10天),皮下或静脉注射;或遵医嘱使用。

常见的短效“升白针”包括(以下均为商品名):“瑞白”“惠尔血”“欣粒生”“吉粒芬”“吉塞欣”“立生素”“里亚金”“特尔津”“洁欣”“白特喜”“瑞血新”“赛格力”“泉升”“金磊赛强”“津恤力”。

2.长效“升白针”:主要有效成分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每个化疗周期仅使用1次,化疗后24小时可使用,皮下注射。

常见的长效“升白针”包括(以下均为商品名):“新瑞白”“津优力”“艾多”。

注:长效“升白针”PEG-rhG-CSF是在短效“升白针”rhG-CSF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共价结合聚乙二醇(PEG)而形成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分子量大,药物的生物稳定性增强,不易被酶解,其免疫原性与抗原性降低,不易产生中和性抗体。

3.长短效“升白针”的主要区别如下:

(1)药动学差异,详见表 1。

表1 长短效“升白针”药动学的分别

(2)给药频次等差异,详见表 2。

表2 长短效“升白针”给药频次等的差异

什么人需要打升白针

“升白针”可以帮助化疗患者升高白细胞,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打。“升白针”按照使用目的,分为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两者分别适用的人群如下:

1.“升白针”预防性使用的人群(按图2和图3流程评估)[2]:长、短效“升白针”均可。

图2 首次化疗患者预防性使用“升白针”评估流程图

注:FN(febrile neutropenia):指粒缺发热,定义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小于0.5×109/L,单次体温>38.3度,或者2次体温大于38度(间隔2小时以上)

图3 第2次及以上化疗患者预防性使用“升白针”评估流程图****

预防性使用时,长效“升白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短效“升白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对比,详见图4:

图4 长短效“升白针”预防性使用时对比图

2.“升白针”治疗性使用的人群(按图5流程评估)[1-2]:不推荐长效“升白针”。

图5 FN患者治疗性使用“升白针”评估流程图

升白针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1.骨痛骨痛是最明显也是让患者最痛苦的一个不良反应,疼痛部位通常在腰骶部,症状较轻的患者有明显的酸痛感,但可以忍受,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停药后可以缓解。骨痛的确切机制还不知晓。目前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与G-CSF治疗中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组胺的增加相关,因为组胺的释放可以引起骨髓的水肿及疼痛。

处理:根据癌痛的NRS评分(即患者自评的疼痛严重程度),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消炎药物是预防及治疗“升白针”相关性骨痛的常用药物,此外也可以选择抗组胺药,比如:法莫替丁(高舒达)、氯雷他定(开瑞坦)和阿片类镇痛药[弱阿片类(比如曲马朵),强阿片类(比如吗啡、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羟考酮)][1-2]。

2.sweet综合征也叫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确诊有赖于皮肤活检。

处理:使用皮质激素。

3.脾脏破裂有个案报道使用升白针后发生脾脏破裂的病例,其中有一些是致死性的,但比较少见。

处理:需注意是否有左上腹痛、恶心呕吐及是否有逐渐恶化的贫血、全血计数低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1]。

总的来说,对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整个身体对各种潜在危险都呈打开状态,在必要时打升白针,利大于弊。且大部分患者使用升白针后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一般2、3天也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严重者,及时处理即可。

参考文献

[ 1 ]冯继锋,石远凯,沈波.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 (2023 版)[J].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7).

[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7):638-648.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