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诊疗中的两大利器: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
癫痫诊疗中的两大利器: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技术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将介绍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的Matthias Koepp教授在青岛举办的“TOP 聚精汇神——第六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高峰会”上的学术报告,重点阐述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Matthias Koepp教授
当前最佳实践
Matthias Koepp教授首先提出了癫痫的新定义:癫痫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易感性,容易导致癫痫反复发作,并伴有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和社会后果的疾病。癫痫的诊断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从需要两次无诱发的癫痫发作,变为只需一次发作加上触发再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且再发几率高达65%。
在临床实践中,EEG(脑电图)和MRI(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诊断工具。EEG具有高特异性但灵敏度较低,而MRI则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低。癫痫发作可以通过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监测来记录,持续时间从数秒到几分钟不等。MRI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结构性病变,辅助诊断综合征和病因。
发作间期EEG有助于诊断癫痫,但很少用于癫痫的鉴别诊断。视频-EEG可以区分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癫痫发作和晕厥。如果将癫痫发作比作灯泡,那么EEG检查可以帮助找到放电位置及其传播区,而神经影像学则可以找到源头和内部功能连接。
先进的影像学
以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ME)患者为例,通过荟萃分析发现额叶内侧皮质存在异常,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元微发育障碍与癫痫相关。JME患者的人格特质也与额叶损伤相似。神经影像学显示,正常人的脑灰质体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在JME患者中这一发育过程被打断。使用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MRI检测发现,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的显著激活,解释了JME患者在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易出现肌阵挛。
Matthias Koepp教授总结认为,部分性癫痫破坏认知网络连接,认知网络的异常可以解释部分性癫痫患者除癫痫灶之外的认知改变。
未来的挑战
在预测药物疗效方面,研究显示丙戊酸钠在肌阵挛癫痫患者中,运动网络与药物剂量负相关,工作记忆网络与药物剂量正相关;左乙拉西坦在颞叶癫痫患者中,剂量越低,右侧海马异常激活越大,对颞叶结构失活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促进作用。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Matthias Koepp教授提出了以下展望:
- 目前:如果临床MRI正常,应重复扫描以优化参数或进行后处理
- 明年:术前可运用DTI(弥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预测手术不良结局
- 将来:在开始治疗前(甚至更早)可运用先进的影像技术选择正确的患者接受正确的/新型治疗策略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医疗健康网站cn-health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