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义与爱情、婚姻没关系,我们都理解错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义与爱情、婚姻没关系,我们都理解错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常被现代人用来表达爱情誓言,但其原始含义却与爱情、婚姻无关。本文将带你追溯这句诗的源头,揭示其在先秦时期的战场背景及其真实含义。
现代年轻人表白,动不动就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似乎是在说"我拉了你的手,要和你白头偕老"。其实这八个字,最初写的不是爱情,也不是婚姻,从根儿上说,现代人都理解错了。
先从这句话的出处来说,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一首叫《击鼓》的诗,这首诗是写战场的。你看前边几句,说"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简单翻译就是:战场上鼓声震响,兵士们奋勇操练。别人留在安全的漕城,只有我得去南方。去南方干嘛呢?跟随将军孙子仲,去平安陈国和宋国。
它主要写的是一个士兵,被迫随军南征,他的心里充满了无奈和怨恨。战场上刀剑无眼,战场上的将士分分钟就有可能丧在敌人的刀锋之下,所以经历战场厮杀的战友情,才是真正的生死至交。
后边写"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是生死离合,后边是说,我曾和战友们共同立誓、承诺,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活就一起活,一起活到苍老、白头。
后边说"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说你我这一别就离得远了,不知道这一生一世还能不能见面。要是这样的话,誓言也就没什么用了。
整体就是这样,从诗名和前头来看,它写的就是战场,兵士们被迫参加战斗、共赴战场,一起面对生死,上战场之前,战友们互相立下誓约,一起英勇战斗,一起面对强敌,只有团结、共进退,才会有一线生机。
整体来说,它原本写的就是士兵对残酷战争的感慨,和对不可知未来的恐惧。要说它写的内容跟婚姻有关,应该也是后边这两句,它也可以理解成对家乡亲人,特别是对妻子的思念和表白,本来要好好过一辈子的。
这一上战场,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去,一切诺言在战争面前,都那么苍白,如果有可能,谁不想和家人、爱人相守到白头呢?
你翻翻书看看,它写的就是这个,联系上下文来看,可能写的有思乡的内容,但是总体感情还是很悲伤、很无奈的。你联系上下文来看看,是不是这样。
不过,怎么说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也能算战场吧,也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
想打好这场仗,最好是把夫妻过成战友,互相激励和鼓励,遇到问题和威胁,要一起面对、共同进退,有一样的目标、共同的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你有事我来帮你,我有事你不会舍下我,就跟战场上一样,这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好的解释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