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桃影春风里的千年诗词,惊艳的不只是岁月
沉醉在桃影春风里的千年诗词,惊艳的不只是岁月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令人向往的季节。在古人的笔下,春天的桃花更是绽放出无尽的美丽与韵味。从杜甫的绚烂多姿,到李煜的明畅绚丽,再到白居易的明丽可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词中的桃花世界,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春日之美。
最美的春天,该是什么样的?朱熹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最烂漫的春光莫过于“万紫千红”。
这“万紫千红”里有“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的迎春花,有“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的杏花,有“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的玉兰花,有“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的李花,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梨花,还有“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的海棠花和“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
如果你问我,哪朵最明媚,最娇娆?那必须是“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的桃花,那古人笔下的桃花有多美呢?
杜甫的桃花,有一种绚烂多姿的美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杨巨源说:“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殊不知,春风送暖的日子里,到处皆是春和景明。杜甫也出来踏春了,这是他难得的惬意时光,在草堂住着的日子里,他虽然依旧需要靠“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才能生活,但终于不用受那颠沛流离之苦,也不用为了生计而“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了。
宁静的日子里,杜甫享受着锦官城的春色,他时而看燕子衔泥筑巢,鸳鸯静卧沙滩,时而听娇莺啼叫,黄鹂好音,有群鸥相伴,有戏蝶围绕飞舞,仿佛时光在“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闲适生活中停住了,他有了独自寻芳锦江江畔,黄师塔前的闲情逸致,春风拂面,吹面不寒,他就这样沐浴着春风休憩,或许,有那么一刻,暂且放下“穷年忧黎元”的抱负,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管,专心感受着春的美好,好像便满足了。
更何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该好好观赏吗?桃花迎着春风微笑,春风暖人虽容易懒倦,但这娇妍的桃花怎能错过呢?
这一株无主的桃花,迎着春风自由自在地开放,而且开得没心没肺,到底喜欢哪一朵呢?究竟是爱深红色还是爱浅红色?那深红的一朵,像是打翻的朱砂砚,浓郁而热烈,那浅红的一朵,则像是柔皱的蜀锦段,娇嫩妖娆,它们在微风中摇曳,在春日暖阳中,诉说着春的故事。
而杜甫就靠着黄师塔打了个盹的功夫,醒来时发现,春风将飘落的花瓣塞进他的诗囊,所以,究竟是喜欢浅红多一点呢?还是深红色多一点?或许不用纠结,因为春光宝贵,还是莫要待无花空折枝。
李煜笔下的桃花,有一种明畅绚丽的美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当杜甫在锦江江畔就着和煦的春风,数着桃花的深浅时,千里外的金陵春江里,翻涌着另一片花海。
李煜的人生,像是一场绚烂繁华的春日宴,但我们知道的,只要是宴席,就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不过此时,他还不用去感受“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的柔肠寸断,也不用去感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命运无常。所以当李煜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时,他看到的是花开似锦的春天,这里面有迫不及待赏春的快乐:
寻春须是先春早,
看花莫待花枝老。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是的,早春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换了人间。杜秋娘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和李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无一不是告诉李煜,人生最重要的还是及时行乐。
有南国芳春的美丽与繁华:
船上管弦江面渌,
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闲梦远》
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还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是在告诉李煜,春来无事只为花忙,不是吗?
有时候,不知道命运的安排反而是好事,生在皇室之家的李煜很享受这样自由自在赏春的日子。只需扁舟一叶,美酒一壶,一把钓竿,他便可以“万顷波中得自由”。
想象一下,后主斜倚画舫船头,看浪花在钓竿下碎成千里雪,赏两岸桃红绚烂,花团锦簇,春意浓浓。在这样春江翻涌,春光融融的日子里,不用想就知道李煜有多快乐,因为金陵地处江南,江南春天的美,在“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在“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诗词里便已经让人心驰神往了。而且,此时的他真就有“忙杀看花人”的闲情逸致,因为林花未谢,他也没有成为阶下囚,自然没有命运无常的感慨,因为春未去,自然不会去想流水落花的春意阑珊,是的,此时的他继承了张志和的渔父家风,不用去想到底一张龙袍重量几何?他自然没有这么重的思想包袱,只管自在逍遥地在春江中漫游,只想在这诗情画意里,浪花与桃花之间做一日渔父……
李煜不会想到,此刻倒映在酒壶里的桃花,竟是他与故国最后的春宴,因为几十年后的那个暮春,同样的江涛会卷走他的玉砌雕栏,会卷塌他的凤阁龙楼,会击碎他的诗意春梦,让他别时容易见时难。
白居易的桃花,有一种明丽可爱的美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如前文李煜所说“寻春须是春先早”,正确打开春天的方式,应该是在春天还没来的时候,就去找寻它的踪迹,这样的话,便能第一时间知道春到人间。
春天很明媚,有姹紫嫣红的春花,有碧绿成丝的柳树,有和煦暖人的春风,有灵动欢快的春鸟,还有那润物无声的春雨,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春日图画,让人们尽情观赏。
但时光如水,春总要归去,于是人们有多么爱春天,就有多么舍不得它,这种心境可以是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闲愁,也可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悲愁,归根到底,原因在于人们太爱春天了,爱到不想让春天早早开花的地步,“惜春长怕花开早”,因为花一旦开了,便一定会有“落红无数”的日子在后面等着,虽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可以化作春泥,来年作为花的养料,可人的年轮所以也是往前走的,却无法回头。
因此人们总想着让春天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慢到人们看够春光的美,可如何才算看够呢?好像看不够。总有人来不及寻觅春光的美好。
白居易所说,人间四月芳菲尽,该是初夏五月了,五月,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日子,人间虽然还有“芍药殿春风”,但终归春已去了。
正当白居易悔恨春归无觅处时,他在庐山的大林寺撞见了迟到的春天,看见了初绽的桃花,就这样静静地开着,明丽可爱地开着,仿佛时光倒流,春天还在,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白居易那种寻觅春光失而复得的喜悦……
当元和十二年的春风吹醒了大林寺的桃花,距离诗圣在浣花溪畔寻春已过去半个多世纪,而李煜在金陵春江里醉钓桃花尚需等待一个半世纪后的南唐烟雨……其实,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桃花依旧笑春风,所有的桃花仿佛是前朝的旧梦,而当我们读到,旧梦方醒,那些诗人词人写进诗里的春色便复活了,正穿过千年岁月光阴,落在了我们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