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黑神话:悟空》爆火,戏影&艺概考点整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黑神话:悟空》爆火,戏影&艺概考点整理!

引用
豆瓣
1.
https://m.douban.com/note/865716222/

《黑神话:悟空》自8月20日发售以来,截止8月23日21点,全平台销量已超过1000万套。这款游戏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是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国人心目中“民族英雄”这一概念的视觉化表达。从影游融合、神话IP到科技赋能,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黑神话:悟空》爆火背后的关键因素。

影游融合:游戏电影化叙事的视听美学

“影游融合”是媒介融合下的“跨媒介叙事”的产物,“影游融合”这一术语诞生的过程中,作为“第九艺术”的电子游戏向“第七艺术”电影逐渐接近,并且在叙事、感官感受、主体、数据、想象力等概念的流动中显现出全新的美学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进阶,电子游戏不单在叙事和故事内容上为电影提供支持,同时电竞游戏内部的叙事视角、界面交互等特有属性也开始进入电影创作领域,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催生出游戏电影化叙事的视听美学。

中插CG动画设置:可看性与可玩性的双重享受

电影化的游戏即在游戏中让画面更加接近电影质感,是“影游融合”趋势中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游戏制作人将大段的CG动画放置在游戏中,因此,被玩家戏称为“播片游戏”(即在游戏中播放影片)。在不少国外制作的大型游戏中,此种手法屡见不鲜,例如《生化危机》《刺客信条》《死亡搁浅》等等。

《黑神话:悟空》作为国内首款3A游戏,在游戏中亦插入了许多提前制作好的CG动画,片头悟空与杨戬的剧情、猴子老者叙说的故事前情、游戏中不时出现的人物对话语境等等,更为一众玩家拍案叫绝的便是每一章结束时的片尾动画,例如第一章黑风岭的结局动画中用不同的动画形式“意象化”地表现了金池长老的一生之念,在展现传统美学风格之时,亦能让玩家充分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可看性”与“可玩性”的双重享受。

游戏与影视的文本间性

当然,“影游融合”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文本之间的互动属性,其最主要的是单一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联系。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紧密联系需要结合受众自身完成整体表达,因此互文性又被称为文本间性。

在《黑神话:悟空》的游戏内与外,我们可以很快联想到有关孙悟空的全部影视作品,而游戏中的诸多细节设定,也能让网友在众多影视剧中找到对应的关联点。《黑神话:悟空》巧妙地以《西游记》原著的世界观为基石,构筑了错综复杂的主线与支线剧情,引领玩家踏上一场跨越时空、沉浸式的中华文化探索之旅。虽然该游戏深植于中国神话土壤,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并不局限于中国玩家,而是具有跨越国界的吸引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玩家或许能更为细腻地体会到这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游戏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从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巧妙融合,到对东方美学的极致展现,在《黑神话:悟空》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电影化长镜头对游戏真实性的建构

游戏电影化叙事讲究按照电影的摄制风格来结构画面,其中对长镜头的运用更是极致。《黑神话:悟空》用远景长镜头的方式“看待”天命人的行动,将玩家的一切操作限制在长镜头内部的空间内,并在游戏流程中展现接续的空间与行动,玩家/观众则伴随着天命人的步伐前进,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此种手法能够在连续体验中给玩家带来真实、切近的感受,这正是电影纪实性美学特征,也是电影平台游戏追求的现实性特征。

神话IP:传统神话人物的再阐释

所谓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文化资源,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群体,可以形成一条具有持久活力的衍生产业链,具有高专注度、大影响力、再生产性等特点。由于神话本身的历史性和流传性,依据民族神话进行动画电影创作具有先天的粉丝基础,换而言之,神话本身就具有优质的IP属性。

IP新生:游戏成为构建“中国动画学派”之新势

“中国动画学派”一词最早出现在1988年6月《当代电影》上的《动画电影中的动画学派》一文中,作者尹岩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表达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动画电影归纳为“中国动画学派”。与近些年来普遍提及的“中国电影学派”类似,强调的是通过动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达到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强劲势头。

《黑神话:悟空》毋庸置疑掀起了这场国产神话IP的全球性热潮,许多外国游戏玩家为了弄清楚悟空的身世,更是现象级地开始广泛阅读《西游记》原著或者观看剧版《西游记》。与当年轰动一时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样,游戏版《黑神话:悟空》让我们再次看见“西游IP”强大的市场吸引力,顺应了许多网友所说的:“这只猴子,先拯救了中国动画,又拯救了中国游戏”。游戏作为交互式动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成功标志着“悟空IP”系列在建构当代神话方面取得了新的探索成就,“神话IP”也以全新的动画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IP情结:神话人物早已成为民族精神之载体

早年间国产游戏或者国产动画电影之所以在创作上产生“神话情结”,大量地以民族神话传说为叙事模板,一方面,因为神话传说具有极强的传诵度,熟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模板不仅在国内民众中具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另一方面,民族神话天然对民族文化具有兼容性,甚至民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本身也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部分载体。

以悟空为例,一看到这个身穿虎皮裙、手拿金箍棒的猴哥形象,我们就能联想到它敢于斗争、桀傲不驯的性格特征以及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最重要的是,在悟空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本意识”与“悲悯意识”。换句话说,孙悟空这一IP凝结了中国人心目中最想要坚守的圣人品质。《黑神话:悟空》并未因其游戏名字就解构了传统的神话故事,游戏里的悟空设定从来不是“黑化”的,反而更加具有神性。此种设定不仅让我国玩家倍感亲切与自豪,游戏途中还会因不断遇见与悟空有关的其他神话人物而倍加感动;与此同时,对外国玩家来说,更是强化了他人眼中的中国民族精神,借用游戏完成了“神话IP”的时代再构。

IP衍生:破圈发挥“IP+文旅”新融合

近年来,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创新表达方式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打造独特的IP标签,具有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的文化IP正在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为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黑神话:悟空》上线,不仅在游戏行业掀起了波澜,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对中式古建筑的精细还原,点燃了文旅产业的“新火花”,据不完全统计该游戏在国内有40多个取景地,其中27个来自山西。《黑神话:悟空》之所以能够带动文旅市场的热度,是因为游戏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的体验吸引了大量玩家,其中对中国古建筑等元素的精细还原,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进而激发了实地探访的欲望。

技术赋能:AI对电子游戏生产机制之革新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运用早已屡见不鲜,电子游戏也已在图形设计和角色拟真等方面展开局部尝试,试图借助机器智慧的强大生成能力,突破人类设计者的脑力阈值,从而降低游戏开发的劳动力与时间成本,提升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水平。

动作捕捉:确保虚拟角色的立体与真实

《黑神话:悟空》中就采用了大量的动作捕捉技术,运动捕捉技术通过专门的捕捉设备和算法,实时跟踪记录人体关节和面部动作的数字化数据,再将这些动作数据应用到虚拟角色模型上,从而赋予角色栩栩如生的动作。总的来说,这项技术不管在动画电影制作还是游戏制作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通过捕捉真实动作数据,为虚拟角色注入生命力,大幅提升了动画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表现力。

AI智能场景生成:对震撼视觉体验的营造

在当前游戏产业格局中,3A级别作品仍然处在行业“头部”位置,此类作品可以被视为游戏领域的“高概念电影”,代表着最高级别工业标准。

资料显示,《黑神话:悟空》采用了最新的虚幻5引擎,结合自主研发的AI智能场景生成技术,实现了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开放世界地图。此外,游戏还引入了NVIDIA的DLSS 3.5和全景光线追踪技术,大幅提升了游戏的图形性能和视觉质量。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玩家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也展示了中国游戏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愈发先进的游戏制作体系,成就了《黑神话:悟空》此次的现象级爆火,一方面先进的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玩家可以亲身体验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增强了文化体验的代入感。

参考文献:

[1]郑浩.游戏电影化叙事的视听美学与“影游融合”意识的重塑[J].电影评介,2024,(10):36-40.

[2] 于苗,周舰铭.“神话IP”再构:国产动画电影形塑的现代审视与再阐释[J].电影文学,2024,(04):88-94.

[3] 杜梁,贾天翔.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电子游戏的生产机制革新[J].艺术学研究,2024,(02):58-66.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