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养人——丁香
以花养人——丁香
丁香,又名公丁香、雄丁香、丁紫香,因其香气浓郁,被誉为“百里香”。自古以来,中医就发现丁香具有缓和牙痛、清新口气的功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丁香的多种功效与应用。
丁香又名公丁香、雄丁香、丁紫香,香气可以传的很远,故又有“百里香”之称。古代我国中医就发现丁香有缓和牙痛、清新口气的作用,因此会将丁香咀嚼后使用。其主要成分丁香酚还会散发蟑螂厌恶的气味。它能提高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亦具有镇静牙痛及头痛的功效,也有助于调理痘痘或足癣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丁香花。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日华子本草》记载丁香,“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本草正》中说它可以“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之药。治疗虚寒呃逆时,丁香常与党参、生姜、降气止呃的柿蒂等同用。治脾胃虚寒、吐泻食少时,常与白术、砂仁、草豆蔻、肉桂等同用。治呕吐时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丁香治用于治阳萎、寒湿带下时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此外,丁香外用有温通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常与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丁香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浓烈、油多者为佳。丁香的花蕾为公丁香,其成熟的果实为母丁香。二者的性味功效相似,用法用量相同,但母丁香气味较淡,药力较弱,一般均选择公丁香。
丁香的食疗方
1.丁香鸭汤
净鸭肉300克,丁香、肉桂、草豆蔻各5克。葱段、姜片各10克,酱油10毫升,白糖、盐各适量。将鸭肉剁成块,焯水后洗净。锅内放入鸭块,加适量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葱段、姜片、酱油,改小火,煮20分钟。再放入丁香、肉桂、草豆蔻,续煮1小时,至肉烂,加糖、盐调味即可。随餐食用,吃肉喝汤。
鸭肉健脾补益,搭配温热暖胃的丁香、肉桂、草豆蔻,可起到温中和胃、温阳补虚、消食健运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腹胀、呃逆、嗳气、反胃、呕吐、腹泻等诸症者。鸭肉是滋阴养血的凉补佳品,最宜夏季补益食用。如果因实热引起的腹痛、吐泻者不宜食用。
2.丁香生姜膏
丁香50克,姜汁100毫升,蜂蜜300毫升。将丁香研为细末,过筛。丁香末加入姜汁、蜂蜜,调成膏状,装瓶密封保存。每日服用1次,每次20毫升。
丁香、生姜都是暖胃散寒、止呕逆的天然良药,合用有温补脾肾、和胃降逆的作用。适合脾肾阳虚所致的呃逆,症见呃声低弱、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润者。秋、冬寒冷季节食用尤宜。如因胃热等热证引起的呕吐者及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
丁香的食用禁忌
1.热病患者、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由于丁香性温味辛,服用后容易助热上火,可能会加重热扰心神、失眠等热病症状。
2.对丁香过敏者禁用丁香,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或者出现红疹等不良反应。
3.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者不宜大量食用丁香,辛温的丁香进入肝脏,容易加重肝脏负担。
4.丁香属辛温药物,不可服用过量,易引发轻度中毒现象,如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
丁香不仅可食用药用,丁香还有多种成分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防止色素堆积,延缓皮肤衰老,所以在化妆品方面也有广泛应用。丁香还是自古常见的庭园花卉。其名字中的“丁”字指“人丁”,而“香”字又含有“学而优则仕”的寓意,故而丁香便有了“人丁兴旺”“宏图大展”的含义。据现在研究丁香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对二氧化硫污染具有一定净化作用。故而丁香一直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