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中的空中对决:美国与北越的空战与防空战
越南战争中的空中对决:美国与北越的空战与防空战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与北越在空中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其中,北越从苏联引进的SA-2防空导弹成为美国飞行员最大的威胁。本文将详细分析这场空战与防空战中的技术较量。
在越南战争中(1962年至1973年),美国空军共出动战机次数约为525万架次,损失数量为2251架,其中1737架是在作战中被击落,514架因各种事故坠毁,这些数字中除有110架为直升机之外,其余全部是固定翼作战飞机;
美国海军在越南作战时间为9178天,有530架舰载机在战斗中被击落,另有329架战机因事故损失;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本次战争中共损失固定翼飞机193架、各类直升机270架;
美国陆军损失的固定翼飞机数量为67架,主要型号为OV-1A/B型攻击机,而各类型直升机损失数量为5086架。
统计: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共损失固定翼飞机数量为3260架、直升机数量为5466架。
根据越南方面给出的数据,在被击落美军战机中其中有60%是被地面高射炮打掉的、另有31%的战机是被S-75防空导弹击落的,而被北越空军揍下来的战机数量仅为9%。
据此数据可以得知当年在越南战场上,那些飞在天空上的美国飞行员最害怕的不是看见对面前来拦截的米格-17和米格-21战斗机,而是来自地面的炮火,其中最让飞行员“胆寒”的地面武器就要属越南从苏联引进的SA-2(也就是S-75,俗称萨姆-2型导弹)防空导弹了。
60年代初美国军队开始正式介入越南,与此同时美国的飞机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南越和北越的交界地带。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北越军队秘密的从苏联引进了一批SA-2防空导弹,随“弹”前来的还有一大波苏联培训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北越军队快速地建立起来了防空导弹阵地并能够熟练的操作这种新式武器。
1965年初,美国侦察机发现了部署在前沿阵地的五个SA-2防空导弹阵地,这个消息对美国人来说感到非常的惊讶,同时也有点担心。因为在此之前这种导弹的威力他们是领教过的,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美国曾引以为傲的U-2高空侦察机多次被这种导弹击落,损失不可谓不惨重!也正是因为SA-2导弹的出现才促使“臭鼬工厂”下定决心打造出了能够规避它的SR-71“黑鸟”侦察机。
虽然当时美军的常规作战飞机非常的“惧怕”此类导弹,也有要在交战前就把这些阵地“敲掉”的想法,可是当时时任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认为在双方尚未真正交战时美国应奉行相对温和的政策。如果美战机击毁越南的导弹阵地,不能完全保证不误伤那些苏联培训人员,这样的话,局部地区的战争有可能会升级为世界大战。
因为忌惮招惹上苏联,美军迟迟没有对这几个导弹阵地动手,这样间接帮助了北越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导弹全部安装到位。1965年7月,北越的SA-2导弹首开纪录,击落了一架正在飞行中的F-4“鬼怪”战斗机,凌空爆炸的F-4战机残骸同时还击中另外两架一同飞行的飞机,SA-2“一石三鸟”,旗开得胜!
因为美军早就注意到了这几个防空导弹阵地,所以在美军战机被击落的同时,美军立即制定了“敲掉”SA-2防空导弹的计划。
三天后,美国空军发起了代号为“Spring High ”的空袭行动,原计划为使用48架F-105战斗轰炸机对SA-2阵地实施毁灭性打击。不过北越军队似乎早已预见了美军的这一招,在击落美军战机之后,真正的SA-2导弹迅速撤离已被美军侦察到的阵地,跑到阵地的外围待命,同时在其周围部署了大量的防空高射炮,而阵地中他们用1:1的假目标作为诱饵来引诱美军空袭。
美军则全然不知,48架F-105来势汹汹,刚刚抵达目标附近,北越防空火力全开,四架F-105应声而落,剩下逃窜的战机有一半被击伤,脱离虎口之后,在降落时有一架F-105战机因失去控制而坠毁。
针对SA-2防空导弹的初战以失败而告终,“偷鸡不成蚀把米”,美军叫苦不迭。当然,这还不是关键的问题,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参战的美军飞行员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如何去躲避这型导弹攻击的训练,并且他们所使用的大部分作战飞机也并非为应对这种威胁专门设计的,很多都是“临时客串”过来的。比如F-105是一款战斗轰炸机,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要让它携带战术核弹在低空实施超音速飞行,F-4也是一款专为拦截轰炸机而设计的战斗机,初始型号配备的武器全部是技术不成熟的导弹,连机炮都没有安装。
在战争初期面对单发杀伤概率高达70%的SA-2导弹,美国的战斗机飞行员可是交了不少的“学费”。
多次交锋之后,美国飞行员总结出来了两种可以称之为“有效”的规避SA-2导弹的方法:
第一种、在机组人员接收到导弹来袭警报后立即向导弹来袭的方向俯冲过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猛地将战机拉起,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战机进行对手无法预判的机动动作,从而规避导弹的攻击;
第二种、这个就有点自欺欺人了,那就是向着太阳的方向飞行,美军称这样做可以让导弹的红外探头判断错误。不过我感觉这种说法可能是美国飞行教官哄骗那些年轻飞行员的把戏而已。
除了战法上的改进之外,美国军队也在尝试在战机上加装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来应对此类导弹。比如,在1965年底,F-105战斗机开始配备雷达寻的和警告接收器,这种装置可以通过示波器上的指示灯闪烁速度来提示SA-2导弹的距离,并能够侦测到敌方雷达站的位置。
另外一种装置是在F-4战斗机上配备的QRC-160吊舱,它可以干扰SA-2导弹的指挥雷达。
上述两种装备都是被动防御性的,而为SA-2导弹部队专门建立的“野鼬鼠”部队则属于攻击型配备,这支部队存在的目的就是使用经过特殊改装的战斗机对北越的SA-2导弹阵地进行毁灭性打击。
1965年12月,“野鼬鼠”部队使用改装的F-100F“超级佩刀”战斗机首开纪录,使用机炮和火箭弹成功摧毁了一处北越SA-2导弹阵地,此后F-105以及后来著名的F-4战斗机均被改装,配备上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成为了专用攻击导弹部队的“野鼬鼠战斗机”。
美国方面虽然在探测和对抗SA-2导弹方面有了不少的心得,不过北越也在不断增加着这种类型导弹的数量。
1965年他们只有一个地空导弹营、每月可发射导弹30枚,到了第二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5个,1967年为30个、每月发射的导弹数量增加为270枚,到1968年的时候北越防空部队至少配备有40个SA-2导弹营,每个月可发射500至700枚的导弹,这种高频次的发射一直持续到1972年底。
同时,随着战斗的深入,北越军队也知道了美国人的“把戏”,只要雷达不开机,美国的反导弹部队就找不到自己的阵地。在后来,北越导弹兵一般都会使用雷达跟踪敌机至大约25公里左右的范围之后就会关闭雷达,然后根据经验计算来袭飞机的速度、航向以及到达阵地附近的时间,当战斗机临空时他们直接启动制导雷达,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导弹,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阵地被发现的可能性。
更为极端的办法北越军队也采用过,那就是根本不用雷达,直接用光学瞄准设备来瞄准美国飞机,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SA-2导弹的准确率大大被降低。
在双方的“博杀”间,SA-2导弹的击落概率也随着战争的进行而降低了,刚开始是北越方面使用导弹击落一架美军战机的换算比为18:1,第三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变为了57:1,到1968年他们需要发射107枚导弹才有可能击落一架敌方战机。
尽管杀伤率变低了,可美军对于这种装备的“忌惮”却没有丝毫的衰减,飞行员在越南天空飞行时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听到战机的导弹警报!
北越的SA-2导弹虽然在越南战争进行期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过它的“巅峰”时刻出现的时间是在战争末尾。
1972年尼克松为谋求连任同时也为了平息国内高涨的反战运动,决定在越南实施更加强硬的攻势,对其进行大规模轰炸,持续五个月的轰炸行动美军共出动了41.5万架次的飞机,投下了数十万吨的炸弹。在12月,美国发动了本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行动,他们集结了200多架B-52轰炸机以及其他各型战斗机共计约1500架对河内等地实施了大轰炸。
也就是在这十一天的“中后卫-2”轰炸行动中,北越导弹部队共发射了1200多枚导弹,据苏联方面称越南部队一共击落了54架B-52轰炸机,美国给出的数据是击毁15架,另有数十架战损,越南自己公布的数量为击落34架B-52。
准确数量我们无法确定,不过在这次行动中,SA-2对美国战略轰炸机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SA-2是第一款经过实战验证过的防空导弹,也是冷战时代美苏对峙的标志性武器之一,它的出现让美国不得不想方设法的去找到反制它的办法,进而也促使美军在后续的战争中变得“无往不利”,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是美军潜心研制反SA-2导弹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