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加味感冒丸——出自名医施今墨之手,曾畅销海内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加味感冒丸——出自名医施今墨之手,曾畅销海内外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1/16/4806271_1137250807.shtml

在治外感上,中医传统认识是分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施今墨先生认为:“余意不论其为外感风寒或温热,不论其为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必须外因、内因结合起来看。六淫、疫疬之邪皆为外因,若单纯外因亦不均能致病,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传染性颇高,传播最为广泛,然而流行区域亦非百分之百均染是病,又如夏日酷暑,温热蕴郁但中暑者究竟不是多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通过内因始生作用,确为至理名言”!
意思即是,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若没有内在因素,仅有外邪多不能伤人。
因此,施老先生在治疗外感病时,首先要辨明其表里、虚实、寒热、气血,这样才能层次分明。而且在治疗表证时,不能只知发汗,而要注意清里。尤其在用药的时候,更须注意表里比重,应在“解”和“清”二字上仔细推敲。
施老先生又说:“外感热性病,多属内有蓄热,外感风邪,治疗时应既解表寒又清里热,用药时表里比重必须恰当。”
用施老“没有里热不能致外邪”这个理论,就可以解释治温病初起的“银翘散”中一派清凉药为什么独加一味性温的芥穗,其作用就是加强解表力量。
除此之外,施今墨先生对张锡纯的为人、为学极其敬重,尤其对他所提出的“清热、解表”理论稔熟于心,在融合西医定量、定性的基础上,施老创造性地提出了“按比例清解表里之说”,即“七清三解”(清热药味与解表药味的比例为7:3)“六清四解”“五清五解”“三清七解”诸法。
在临床中运用这种理论遣方用药,感冒发热往往只用两三剂药即可治愈。施今墨在此理论基础上创制的“感冒丹”,即现在的“加味感冒丸”,其作用在于调摄阴阳,增强人体抵御疾病能力,不因感冒病毒的变异而减低效力,故而疗效显著、行销东南亚乃至欧洲,深受广大华侨的欢迎。

处方与剂量

淡豆豉0.65g 桔梗0.22g 忍冬藤0.22g 金银花0.22g 蔓荆子(炒)0.11g 蝉蜕0.11g 赤小豆0.43g 佩兰0.22g 栀子(姜炙)0.34g 枳壳(麸炒)0.22g 连翘0.22g 白芷0.11g 苦杏仁0.22g 天花粉0.22g 陈皮(炒)0.22g 淡竹叶0.22g 芦根0.43g 荆芥穗0.22g 薄荷0.11g 赤芍0.43g 石膏0.22g 甘草0.11g 白茅根0.43g 防风0.11g 黄芩0.22g 菊花0.22g 桑叶0.43g 紫菀0.22g 紫苏子(炒)0.11g 青蒿0.22g 莱菔子(炒)0.22g 化橘红89mg 建曲0.22g 马齿苋0.22g 牛蒡子0.22g 板蓝根0.22g 苍耳子(炒)0.22g 麻黄89mg 桑白皮(蜜制)0.22g 僵蚕(炒)89mg 蓼大青叶0.13g(每日用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解表止嗽。用于内热外感引起的头痛,怕冷发热,咳嗽流涕,咽喉疼痛,四肢酸懒。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一袋,一日2次。对于流行性感冒,新冠这类病毒引起的感冒,可加量服用!

对于咳嗽、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鼻炎、支气管炎都有应用的机会,有时候比一些半吊子中医开的汤药管用!

“感冒丹”方中,用药数十种。因此有人就说:施今墨用药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又说是“漫天撒网——这头不着,那头着”。其实施老不但认症准确,而且善于组方,精于配伍。因施先生诊治的多为疑难怪症或久治不愈的顽症,所以为加强药力,照顾全面,他的处方往往药味较多。

他曾说:“临症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症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理即难辨症,辨症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施老讲究无论病轻与重,用药多与少,必须要有法度。

在组方中计算比例,也是施今墨创造的方法。他说:“组方用药,比例恰当,首先在于辨证精确,虽辨证精确,但组方用药不注意君臣佐使的比例安排,疗效就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施老组方十分精细,每每为病人遣方开药,他都要凝神思考良久,犹如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处方中血分药和气分药的比例,解表药和清里药的比例,扶正药和祛邪药的比例,入肝经药和入肾经药的比例,甚至同一个补益方剂中,补心、补肝、补肾、补阴、补阳……每类药各应占多少比例,他都有极为精确的安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