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里的钱没用完,年底会“清零”吗?
医保卡里的钱没用完,年底会“清零”吗?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些关于医保账户的传言,如"医保账户每年年底就会清零"、"职工门诊统筹额度再不用完,12月底就要清零了"等,这些说法让许多人心生疑虑。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医保账户余额、门诊统筹额度等相关政策,帮助您正确理解医保制度。
医保账户余额是否会"清零"?
所谓"医保账户年底清零"的说法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无关。根据我国现行医保政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属于个人及其亲属使用,当年计入账户的资金如果使用不完,其余额仍会留在账户中,下一年度同样可以正常使用。
门诊统筹额度是什么?
职工医保还有一个待遇政策叫门诊统筹,门诊统筹有一个门诊费用"年度支付限额"政策,通俗来说,就是每年我们可以使用的"门诊统筹"最高报销额度。当一个年度门诊医疗报销超过一定金额时,就无法再通过门诊统筹报销费用。支付限额会根据最新数据每年进行调整,当年支付限额无法跨年累计,所以也会被一些人当作所谓的"额度清零"。
门诊统筹额度如何使用?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解释,门诊统筹实际上是医保报销的政策,是给老百姓的承诺。在门诊看病时,如果在额度范围内,医保按照报销政策进行报销,超过额度不报销。这不是个人的钱,是一个共用的基金,所以不存在清零。
门诊统筹支付比例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部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门诊统筹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
"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的区别
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之间的区别,为了让大家看病报销更加清楚明了,国家医保局近日专门对此作出了解读。
医疗总费用等于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三部分相加。
医保统筹支付是指,属于医保目录范围内,按规定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即医保直接报销的部分,这部分不需要自己掏钱。医保目录范围也就是常说的医疗服务项目、药品、耗材"三大目录"。
职工医保医疗费用统筹支付包含基本支付和大额支付。
城乡居民医保医疗费用统筹支付包含基本支付和大病支付。
使用医保统筹支付,需要达到医保统筹地区起付线标准。具体标准根据参加的医保类型以及医院级别的不同,所对应的标准均有所不同。
个人自付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需要由患者负担的医疗费金额。这部分费用可先由医保个人账户内的余额进行支付,不够的部分再用现金等方式支付。
个人自费是指在医保范围外的药品、项目等,由参保人员全额支付。
门诊就医花不到统筹额度是不是亏了?
有不少网民表示,既然有统筹额度,单位也给缴纳了统筹基金,那没有花到上限,是不是就吃亏了呢?
王宗凡表示,医保基金是一个共用基金,不是个人账户。不生病时是在给别人做贡献,需要使用时,基金就能提供报销来分散风险。钱是公共的,需要时就去消费,不需要时就不要浪费,浪费可能会侵害别人的利益,甚至可能导致基金本身不可持续,出现赤字风险等,将会影响到所有人,包括自身将来报销的待遇。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