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掌声与新题:从数字看5G发牌五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掌声与新题:从数字看5G发牌五年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06-07/doc-inaxwnui5384032.shtml

2024年6月6日,中国5G发牌已经整整五年了。五年来,中国建成了374.8万个5G基站,发展了超过14亿5G套餐用户,落地了近10万个5G行业应用案例,形成了全球最大的5G商用市场。

5年前的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

从数字看,中国5G五年收获了哪些应该点赞的掌声?在5G下半场,还需要产业界努力破题什么?

从0.8%到6.2%:助力行业跑赢GDP

回顾5G发牌这五年,最为明显的趋势是电信业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信息通信全行业的发展。

聚焦电信业近五年的收入情况。据工信部,2019年,电信业务收入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0.8%。不过自2020年起,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幅逐渐提速,从2020年的3.6%快速提升到2022年的8%,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虽然2023年的同比增速略有下滑,为6.2%,但是电信业务收入已经是2019年的1.3倍,并且连续多年跑赢GDP。

事实上,5G对信息通信制造业的成长推动是显著的。以华为、中兴通讯为例。据财报,2019年和2020年,华为销售收入屡创新高,2020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8913.68亿元。尽管受到美国打压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但是受益于中国5G市场的强劲表现,华为在2022年和2023年迎来快速复苏,整体销售收入重回7000亿元以上。中兴通讯近5年的营业收入也持续增长,并在5G商用的第2年——202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到了2023年,其营收达到了1242.51亿元,是2019年的1.4倍。

不仅如此,5G的快速普及,推动光通信、小基站/室分设施企业、路由器、芯片、移动互联网企业等泛信息通信行业企业的全面进步。据《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监测,近五年来,百家上市通信企业中,扭亏为盈的企业超过20家,净利润持续增长的企业超过半数,营收持续增长的企业超过6成,甚至诞生了一家营收超万亿元的企业。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五年来,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

以当前用户使用最活跃的视频和直播应用看,5G五年加速了互联网应用生态的“蝶变”。《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发现,5G五年,加速各类互联网应用的视频化,推高短视频平台中长视频占比,提升视频网站短视频占比,助推非视频类头部应用半视频化,释放直播带货巨大活力,助力催生全域电商新生态形成。毫无疑问,5G五年催生了新业态,也对相关企业也创业者带来"泼天富贵"。

2元/GB:手机上网不再焦虑

5G发牌五年以来,普通手机用户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不再为上网流量焦虑,也不会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到处询问“Wi-Fi密码是什么”,实现“流量自由”成为当前上网达人们的真实状态。

据工信部,2023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015亿GB,比2019年增长了1.5倍;2023年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6368亿元,据此估算,2023年移动数据流量单价为2.1元/GB,仅是2019年的四成。

流量单价的大幅下降,促进更多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上网冲浪。据工信部,202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5.17亿户,较2019年增加了1.98亿户;2023年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16.85GB/户·月,比2019年增长了1.2倍。

5G发牌五年来,5G用户群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据三大运营商公告,截至2024年4月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累计达14.84亿户,渗透率超过80%,平均每年增加2.97亿户,造就了全球最大的5G个人市场。

5G拉动的不仅是用户群体的增长,还有用户价值的提升。2023年,中国电信移动ARPU值为45.4元,较2020年增加1.3元;中国联通移动ARPU值为44元,较2020年增加1.9元;中国移动移动ARPU值为49.3元,较2020年增加1.9元。而且2020—2023年的四年间,随着5G套餐用户渗透率的提高,三大运营商移动ARPU值均处于总体上涨态势,凸显了5G对用户价值拉升作用。

5G发牌五年,让个人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体验逐渐改善、获得感逐渐增强,也让电信运营商客户价值经营能力逐步强化,为个人用户市场收入稳定增长、稳固电信业务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10万行业案例:5G应用积沙成塔

5G发牌五年,获益的不仅是个人用户,钢铁、矿山、医疗、物流等行业融合应用也在不断深化拓展,助力相关行业企业搭上了数字经济发展快车。

据工信部,截至2023年底,行业共发展5G虚拟专网3.16万张,是2022年的2.2倍。5G行业应用从点状示范向部分领域规模化复制演进,5G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是2021年的9倍,且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覆盖7成大类行业,并在采矿、电力、港口等行业规模复制。“5G+工业互联网”加快推广,5G全连接工厂陆续落地,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向核心生产控制环节拓展,5G网络的时延、可靠性等指标为生产业务稳定性提供保障。

具体到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据年报,2023年,中国电信5G行业项目累计达3.1万个,中国联通5G行业项目累计达3万个,中国移动累计拓展5G行业商用实例达3.3万个。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连续三年披露了5G DICT签约金额数,其中2021年为40亿元,2022年为365亿元,2023年为475亿元,分别占当年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的2.92%、21.70%、24.72%,签约金额逐年大幅增长,且对政企市场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保持领先。三大运营商披露的与5G行业市场有关的经营数字,显示了5G对运营商第二曲线业务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直接拉动作用。

在全行业的推动下,五年以来,5G专网数量从无到有,5G行业创新应用案例积少成多,在大多数国民经济大类中落地生根,5G已经成为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加速器。

5G下半场:还有新题要破

发牌五年以来,5G发展收获了鲜花与掌声。与此同时,已经开启的5G下半场,实现5G商业的更大价值,更好惠及广大用户和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5G之初“5G改变社会”的愿景,产业还有更多新题待破。

如何重建5G对流量收入的贡献。近两年来,5G对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据工信部,2019—2023年的五年时间里,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分别同比增长1.9%、1.8%、3.3%、0.3%、-0.9%。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幅也在逐年下降。据工信部,2019—2023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分别同比增长71.6%、35.7%、33.9%、18.1%、15.2%。特别是5G发牌后的第四年2022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增速明显下降,2023年移动流量业务收入首次下降。虽然,流量收入下降有多重因素,但5G的流量价值发挥还需要业界思考。


如何提升5G分流比。在个人用户市场。据工信部,到2024年4月末,5G移动电话用户为8.89亿户,渗透率为50.56%。这个数字可以近似理解为个人市场的5G分流比。事实上,5G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并不意味着5G在线实际使用率。如果将“海量连接”这个5G初心业务——蜂窝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计算在内,5G连接数占比将进一步降低。有行业人士估计,在包含5G手机用户、蜂窝物联网终端在内的更广泛移动连接市场,5G分流比将会更低。有专家指出,提升5G的利用率,是地方一线运营商扩大5G价值的重要课题。运营商乐于看到,因为5G的需求去重现如2G、3G时代的基站扩容。

如何提升5G行业应用的普及和价值。5G发牌五年以来,5G行业应用数量大幅增长,并且已在多个行业落地。但是,5G应用在行业市场的渗透率其实并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从地域来看,东部沿海省份企业利用5G专网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较低。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集团有较强的意愿利用5G专网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造,以提升生产效率,但是中小企业则持观望态度。与此同时,通过各类5G专网实现运营商的更加价值输入,是需要一线运营者继续破题的。从“样板房”到“商品房”,运营商需要实现价值规模的提升。

有分析认为,在5G的中场,聆听5G悦耳的掌声同时,也需特别注意5G应用的开发和价值释放,让技术进步与用户体验形成闭环。目前,5G个人市场缺少拉高5G网络使用率的5G杀手级应用,目前流行的爆款APP依然是4G时代的产物;而5G行业市场企业需求的匹配度、适应性还需加强,5G成本还需进一步改善。

与此同时,产业创新也在不断涌现,面向个人市场推广5G新通信、云电脑、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面向行业市场加速5G RedCap技术落地,探索更多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行业应用。

从发展历程来看,移动通信技术基本上是每隔10年要升级一代。在中国,5G发牌已满五年,意味着5G发展周期已经过半。今年以来,信息通信产业积极推动5G-A的商用落地,加速5G向新,积极探索5G后半程的商业成功。

5G下半场,期待更热烈的掌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