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弯曲应力与弹性截面模量
构件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弯曲应力与弹性截面模量
本文深入探讨了构件在纯弯矩作用下的受力分析,重点介绍了弯曲应力和弹性截面模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通过详细的公式推导和图形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纯受弯构件的应力分布特征。
关键词:受弯 弯曲应力 截面模量
前天,小编分享了一篇帖子,简单谈了谈纯受弯构件的应力分析问题。
但是聊的还是有些浮于表面了,小编在此决定追加一篇。
作为上一篇的姊妹篇,本贴会深入聊聊“纯受弯构件只需要分析单轴应力”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
本帖还会牵扯出两个本公众号之前从来没有提过的概念——弯曲应力、弹性截面模量。
弯曲应力
图1右,构件在纯弯矩M作用下,将截面单元的应力情况简化为图1左:所有的应力中只有σx不为0,其它剪应力及正应力都是0,原因我们在上一篇已经详细解释过了。感兴趣的请移步拙文:为什么构件受弯只分析单轴应力?
图1 纯受弯构件
我们一开始也说了,构件受到的是纯弯矩作用,并没有x轴方向的拉力,因此x轴方向上的拉力为0,也就是:
∫σxdA=0 公式1
小伙伴看到这里不要疑惑,这里的用词是x方向的“拉力荷载”(的合力)为0,与“拉应力σx≠0”并不矛盾。
我们再来看看受弯构件应力分布正视图,图2。
图2 受弯构件应力分布
图3 受弯构件变形
上篇帖子咱们说过,受弯构件的上侧AB段受压变短,下侧A'B'受拉变长,那么二者之间必有一段既不受拉变长也不受压变短——长度变化为0,这样的线段所在面被称为构件的“中性面”,中性面与截面的交线被称为“中性轴”。
图3中的所有横曲线(或者弧)都共用圆心C,而所有的弧长又与各自对应的半径(如CB、CB')呈正比,那么所有弧长一定是线性变化的,由此推出所有弧的应变是线性的,根据胡克定律(详见:聊聊“胡克定律”本质——弹性模量),从AB到A'B',其应力分布也必然是线性的,如图2所示。
此外,最大压应力必然在上部(AB线上,因为AB受压被压缩的最短),最大拉应力必然在下部(A'B'线上,因为A'B'受拉被拉长的最长)。
我们设最大压应力为σm,那么沿y轴任意一点的应力σx为:
σx/σm=y/c => σx=σmy/c 公式2
其中,y是图2任意点到σx轴的距离,σx为距离y处的应力,这个应力就是所谓的“弯曲应力”——构件受弯带来的正应力,它也是“纯受弯构件只需要分析单轴应力”中的那个“单轴应力”。
把公式2代入公式1:
∫σxdA=0 => σm/c∫ydA=0 公式3
在讲截面惯性矩那篇帖子的时候(说说“截面惯性矩”),我们说过∫ydA其实就是面积距。
小编在这里再啰嗦一次,面积矩的意思是构件截面面积和截面形心与所绕轴距离的乘积。既然公式3等于0,且σm不为0,那么∫ydA必为0,也就是说截面形心与所绕轴距离必为0,得到的结论就是:纯弯曲构件截面的形心必在截面中性轴(中性面)上!
弹性截面模量
还是回到图1。
图1 纯受弯构件
构件受到弯矩作用时,任意截面上的内应力发挥抵抗作用与该外来弯矩达成平衡,于是就有:
∫yσxdA=M => σm/c∫y2dA=M 公式4
读到这里,看过说说“截面惯性矩”的小伙伴会发现,∫y2dA其实就是截面惯性矩。所以公式4可以简化成:
σm/c∫y2dA=M => σm=Mc/I 公式5
再结合公式2,得到:
σx=My/I 公式6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5中的c、I仅仅与构件截面尺寸相关,他俩可以合并为一个参数:
S=I/c 公式7
我们管这个“S”叫做“弹性截面模量”,之所以叫“弹性”截面模量,是因为该公式适用于材料弹性工作阶段的力学计算。
因此公式5又可以进一步简化成:
σm=M/S 公式8
弹性截面模量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直接协助工程师判断构件的抗弯能力。
拿矩形截面构件来说,S=bh3/12/(h/2)=Ah/6,A是截面面积。
可以看出来,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同等材料用量的情况下,截面越高,构件抗弯能力越强!如图4所示。
图4 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截面
国标工字钢列表详细罗列了各种型号的工字钢截面属性,其中就包括截面模量,只不过标准是用W表示的,如图5所示。
图5 国标工字钢
以10号型钢为例,Ix=245cm4,高度h=10cm,截面模量Wx=245/(10/2)=49cm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