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座“城”了解一座城,走进崖州古城,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三亚
由一座“城”了解一座城,走进崖州古城,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三亚
在三亚这个以阳光、沙滩和现代都市感著称的城市中,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崖州古城。这座位于三亚市西40多公里处的古城,不仅是三亚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更是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
崖州古城,即三亚市崖城镇,三亚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三亚市西40多公里处,宋朝以来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在这里。古崖州城在宋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始砌砖墙,绍定六年扩建开东、西、南,即阳春门、镇海门、文明门三个城门。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
崖州古城独特的建造格局不仅传承了古代传统礼制规划的观念,还融合了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出入城的通道开有三个门,即东门“阳春门”、西门“镇海门”和南门“文明门”,因为崖州港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中,商船来回,存在倭寇海盗,所以东、西、南三门,可能主要是防备倭寇和海盗入侵,而北边城墙,主要是阻止土著居民进入城内。在城内地下开有四条排水渠道。城内的街巷有七个转弯点,这七个转弯点正好形成八个角。从路网架构上来看,崖州古城正好形成以轴线为中心的“三通、四漏、七转、八角”的独特格局,是出于防御功能需要。现如今修缮一新的南城门,即文明门为明代遗迹,东西两门已不复存在。
“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天涯渺渺,海角悠悠。一直以来,古崖州,都因远离京城,遐荒险阻,而成为历代贬谪流放朝臣的地方。被贬朝臣,心系朝廷,还望有一天能被赦免还京,而正是一丝希望,支撑他们委身遐荒,惠行化泽,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穿过“文明门”,走进城内映入眼帘的是少司徒牌坊以及崖州学宫,学宫门口“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碑刻,让人深深感慨古人对儒学和儒者的重视和敬畏。崖州学宫,又称崖州孔庙,它始建于宋朝,是古代崖州最高学府,是中国最南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历代崖州人民尊孔崇儒,人才辈出。能者裴士龙,得诏命编纂《永乐大典》,其家一门三贤。贤人钟芳,父子皆是进士,著述录入《四库全书》,被尊为“岭南巨儒”。
崖州古镇是三亚现存的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古城墙和历史文化遗迹地有二十余个,钟芳故里、相公厅、鉴真和尚登陆地、黄道婆崖城居住地等等,分布在古镇的各个角落,见证着古镇的历史变迁。中国最南端的孔庙--崖城学宫,作为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保护对象;盛德堂、广济桥、迎旺塔等等在内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超过十三个;在古镇内随处可见的书院、公馆、会馆、庙宇、名人故居和重要古名居有50多座,其中最为著名的鳌山书院、三姓义学堂、何秉礼故居、廖永瑜故居、孙氏宗祠,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保存的完好。崖州古镇,成为了以海岛风情为特色的三亚旅游特立独行的地方,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名胜古迹成为三亚现存的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是一座可以了解三亚历史的历史文化名镇。
崖州古城是三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记录着这座城是的发展进程,也续写着这座城市最古老的篇章。2000多年三亚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所剩无几,去到三亚几乎找不见太多的痕迹,而蕴涵着三亚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崖州古城就是三亚文华最有力的证明,也是三亚其它景区无法复制的人文资源。
今天的崖州古城在历史的洪流中也是饱受摧残,在1920年之前,崖州古城城池仍保持原貌。如今的崖州古城,城垣矗立,古色古香,城墙外一组组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生活雕像,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崖州古城历朝历代不只有黄道婆、冼夫人、钟芳、鉴真和尚等名人骚客,还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他们共同创造了三亚的历史,一起见证了三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