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脖子鼓包怎么办?一文详解原因和处理方法
宝宝脖子鼓包怎么办?一文详解原因和处理方法
当发现宝宝脖子上出现鼓包时,家长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忧。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不同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宝宝脖子上鼓包的各种可能原因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颈部肿块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且大多数容易恢复,家长不用过度担心。但是,一旦出现症状,就建议家长及时带着宝宝就医,任何肿块都应该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与评估。因为病因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法。
就医之前,家长可以提前准备好以下内容,方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宝宝病情:
- 发现脖子上的肿块多长时间了?
- 肿块有无变化?比如大小、颜色、硬度、破溃流出的分泌物等;局部有无红肿热痛?
- 是否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比如发热,或者呼吸、吞咽困难?
- 是否有接触动物,最近是否被昆虫叮咬或被猫抓挠?
- 最近的旅行史;
- 宝宝和家人当前或过去的健康问题等。
宝宝脖子长鼓包的原因及处理方式
1. 如果是不痛的颈部肿块,突然出现,宝宝没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
肿大淋巴结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遍布全身各处,如果有细菌或病毒以及其他刺激侵入人体,淋巴结就会增大,消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同时产生抗体,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因此,健康的婴幼儿通常可以在颈部、颌下(下巴下方)、后脑勺、耳前等处的皮肤表面摸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无压痛感的小肿块,通常是正常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处理:
家长对于无意中发现的这些无痛性黄豆大小淋巴结,无红肿热痛,宝宝无不适症状,一般观察即可,无需特殊处理。
颈纤维瘤病
宝宝出生后就可以识别,如果颈部肿块伴随头部倾斜,就要注意颈纤维瘤病,又叫「先天性肌性斜颈」或「婴儿假瘤」[1]。
这种病很可能是宫内发育后期或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受损所导致的,脖子一侧的紧绷,会在连接头部、颈部和胸骨的大肌肉上形成假瘤。宝宝头斜向肿块侧(患侧),下颌转向健侧。
处理:
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就医,诊断明确后,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在家给宝宝做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和被动拉伸等,具体可以咨询医生或康复技师。
先天性 / 发育性颈部肿块
这种肿块在宝宝出生前就已经形成了。通常是在宝宝出生时就会被发现,或童年期间的任何时候逐渐增大明显时,通过儿科检查被发现。有时先天性肿块突然出现与继发感染或创伤有关。
处理:
一旦怀疑就要就医,这种病需要通过影像学(B 超、CT、核磁)才能明确。先天性 / 发育性颈部肿块是良性的(非癌性的),但是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可能会干扰进食、呼吸和颈部运动,大的肿块甚至会影响外貌。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需要手术把它清除。
2. 如果宝宝发热伴随颈部肿块
感染性颈淋巴结炎
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块是活动的小圆球),红肿有压痛,同时伴随急性发热(体温超过 37.2°C)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表现。最常见的是位于下颌后下方的淋巴结肿大。
处理:
及时就诊。查清病因后给予对应的抗病菌治疗。
非感染性颈淋巴结病
颈淋巴结(颈部肿块是活动的小圆球)伴随发热超过 5 天,要注意非感染性颈淋巴结病。包括川崎病、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结缔组织疾病等。
处理:
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做详细查体及化验,并尽量全面观察、记录和回忆孩子除了颈部包块之外的其他症状,能够帮助医生更容易地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式。
腮腺炎
宝宝先是一侧耳下以耳垂为中心出现腮腺肿大,肿块边界不清楚,有压痛,2~3 天后,另一侧腮腺可能也肿痛,这时候要考虑可能是腮腺炎。
图片来源:[5]
处理:
详见「宝宝腮腺炎」相关专题内容。
颈部深部脓肿
颈部肿胀不对称、边界范围不清,红肿热痛,吞咽困难,颈部活动受限,要注意颈部深部脓肿,比如咽后及扁桃体周围脓肿。通常是细菌感染的结果。
处理:
家长一旦怀疑这类疾病,需要马上就医,大多数深颈部感染需要住院治疗。
3. 可能是颈部正中间甲状腺部位肿大
甲状腺肿大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家长一旦怀疑宝宝有甲状腺肿大,需要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疾病[2]。
如果家庭中有其他成员有过甲状腺相关的病史,那么宝宝出现甲状腺相关问题的概率会更高,尤其需要关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无痛性颈部肿块增长迅速,同时伴随宝宝体重明显减轻,需要排除恶性肿瘤性颈部肿块
幸运的是,头部和颈部肿瘤在儿童中很少见。颈部肿瘤可能来自血液系统(淋巴瘤、白血病)、颈部的肌肉和软组织(横纹肌肉瘤和其他肉瘤),或者颈部的内分泌和唾液腺(甲状腺肿瘤和腮腺肿瘤)。
一旦家长发现宝宝的肿块生长迅速,建议尽快医院就诊。
本文原文来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