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经典读物】第九十四期:《伤寒论》小承气汤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经典读物】第九十四期:《伤寒论》小承气汤证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FE2PKD0534AVOZ.html

《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伤寒论
小承气汤证
【原文】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二两(炙,去皮)(6克)枳实三枚(大者,炙)(9克)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4)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
【词解】
[1]脉滑而疾:指脉象往来流利快速。
[2]转气:即转矢气,俗称放屁。
[3]微涩:脉象微而无力,艰涩而不流利。
【解析】
213条论阳明病便硬谵语的成因与治疗。阳明病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则多汗,汗多则津液耗伤,肠中干燥,因而化燥成实,大便干硬难解。大便不通,腑气壅滞,浊热上扰心神故发谵语。此澹语由大便硬所致,治当通下,然未见潮热,腹痛等症,知其燥结程度尚不太甚,不宜峻攻的大承气汤,只需小承气汤泻热行气通便即可。若服后,便通谵语止者,说明燥实之邪已去,不可再攻,因小承气汤毕竟为攻下之剂,应当中病即止,以防过剂伤正。
214 条论阳明腑实轻证的辩治与注意事项。阳明病谵语,潮热并见,多为大承气汤证, 当用大承气汤攻下。然大承气汤证脉多沉迟有力,今脉滑而疾,显示燥热结实不甚,不可贸然使用大承气汤攻下,故试投以小承气汤,以观其反应,再作进退。然毕竟谵语,潮热已见,故小承气汤的用量也由常规的每次六合增至一升。服药后,有转矢气现象,说明燥屎已成,得药力推动,肠中浊气下趋,虽未通便,但有欲解之机,故乘势再服小承气汤一升。若服药后肠中无矢气转动,知燥屎未成,多为初硬后溏,不可再用承气汤攻下。假若次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微为气虚,涩为血少,为虚实夹杂之证。便硬当攻,而正虚又不能攻,攻补两难,故日“难治”。难治并非不治,邪实正虚当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以治之,太阴病篇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可随证选用。此条提示,疾病的辨治,除了着眼当前的症状,还应顾及病史及体质。
250条论太阳病误治而致阳明腑实轻证的证治。太阳病当以汗解,如误用吐下或发汗太过,均会损伤津液,使表邪入里化为燥热,热扰心神则心烦。小便数多,是津液偏渗膀胱之象。津液偏渗膀胱不能还入胃肠,胃肠干燥大便必然硬结。然而心烦尚微,大便虽硬,并非大实之证,故治以轻下之法,用小承气汤下其邪热燥结,使肠胃气机调畅,病即可愈。
小承气汤治疗的阳明腑实证偏重于腑气壅滞,燥热不甚,结合208条...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知其腹满较甚,可相互参照学习。
【方义】
小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三味药组成。方中大黄苦寒攻下,荡涤肠腑。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枳实苦而微寒,理气消痞。合则通腑导滞,行气除满。与调胃承气汤相较,本方不用芒硝而用积、朴,其泻热之力较弱,而通腑之力较强。与大承气汤相较,方中积、朴之量较小,又无芒硝,其通腑与泻热之力,皆相对较弱,故名日小承气。本方三味同煎,不分先后,“初服当更衣”,而不言泻下,均体现了其通下之力较缓。然毕竟为攻下之剂,“若更衣者,勿服之”,提示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伤正。
【临证要点】
主症: 大便硬,腹大满,心烦,潮热或谵语,脉滑而疾。
病机::热实内结,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泻热,消滞除满。方用小承气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