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物组合千万别碰!药物相克可能致命
这些药物组合千万别碰!药物相克可能致命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风险,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为您揭示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帮助您安全用药。
一位老人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有一天他在服用了降压药之后又吃了小半个西柚。
半个小时后,老人感觉头晕心悸,甚至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晕厥了。
西柚(葡萄柚)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呋喃香豆素,能抑制肠道的细胞色素P4503A4酶(简称CYP3A4)和P糖蛋白。
一些经过肠道CYP3A4代谢,或者经过P糖蛋白转运的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与西柚同服时,药物在小肠内的代谢减少,吸收进体内的药物增多,降压效果会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引起低血压。
建议在服药前72小时和服药后6小时内避免或谨慎食用西柚。
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同药物之间相克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大家来记笔记了!
头孢类药物+藿香正气水=乙醛中毒?
俗话说:“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可不是玩笑话,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很多头孢类药物会和酒精产生双硫仑样反应。
酒精在体内先代谢为乙醛,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代谢后进入体内的能量循环,而很多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发面色潮红、头痛、兴奋中枢(话多,兴奋、躁动)、恶心呕吐,最后转为中枢抑制(嗜睡)、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除了头孢类药物,其他一些药物(如甲硝唑)也会和酒精产生双硫仑样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药=听力受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耳毒性,而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用时,会使后者在内淋巴液的蓄积增多,增加其对内耳毛细胞的损伤,造成听力受损,所以我们要遵从医嘱,尽量避免两者同用。
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急性肝损伤?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感冒药都是复方制剂,其中不少都含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这些感冒药如果和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会导致重复用药,并且损伤肝脏。
另外,我们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时,也需要注意用量,一天内不要使用超过4次。
喹诺酮类药物+奶制品=抗菌作用降低?
牛奶中的金属离子可与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络合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使得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大大降低,从而抗炎疗效不佳。
阿奇霉素+复方甘草片=心律失常?
长Q-T间期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是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较为典型的不良反应之一。
如果患者本身还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时,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出现上述心律失常的风险会增大。复方甘草片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在体内水解成甘草次酸,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会引起钾的流失,可能引发低钾血症。
因此,两者合用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让患者适当补充钾剂,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磺胺类药物+维生素C=泌尿系统结石?
维生素C为酸性物质,服用后可能使尿液酸化。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的溶解度会显著降低,易形成药物结晶,继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导致肾脏损害。
如何避免药物相克
1.患者切勿不遵医嘱、道听途说、随意用药、自行停药。
2.患者就诊时要告知医生既往用药史、过敏史等。
3.医师要做到明确指征,对症用药,尽量做到个体化用药。
4.药师做好处方“四查十对”工作,杜绝重复给药,以及不合理用药。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