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与流程
一种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与流程
狭叶白发藓因其独特的外观和应用价值,在盆景艺术和草缸造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目前白发藓的种植和育种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如对生长环境要求高、生长缓慢且对环境变化敏感等。本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环境参数和营养供给,实现了白发藓的规模化种植,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技术涉及白发藓种植,特别是一种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发藓科的狭叶白发藓(Leucobryum bowringii Mitt.)因其独特的外观和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世界大约有80种白发藓,而中国地区主要分布有四种,包括:狭叶白发藓、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 Müll.Hal.)、粗叶白发藓(Leucobryum boninense Sull. & Lesq.)和爪哇白发藓(Leucobryum javense (Brid.) Mitt.)。
其中,狭叶白发藓因其茂密紧凑的结构和独特的颜色对比,在盆景艺术和草缸造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被作为造景材料广泛运用于各类园林、盆栽景观中。
尽管野生白发藓资源在南方的林地较为丰富,现有驯化过程中为:采集当地野生白发藓经驯化后,使其适应室内环境;但尚未实现大规模人工繁殖。
当前,这一领域的技术仍不够成熟,且多为苔藓爱好者进行的小规模栽培后,用于景观造景,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如CN202210369820.2中公开了一种白发藓培育方法,该方法以野桧叶白发藓为原料直接在松皮石上培育白发藓;该方法无需移栽即可获得与松皮石融为一体的造景材料。但该方法未说明如何实现规模化培育白发藓,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大规模化生产白发藓。
通常,它们被直接铺于盆景或弱酸性基质上(如泥炭土、蛭石),这些材料有助于再现其自然生态条件,利于其生长。
然而,白发藓的种植和育种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该植物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存在较高要求,人工培育过程中需要保证对环境各项参数的精确控制,然而大规模种植时,由于大棚内面积较大,层高较高,为增加棚内面积使用效率,难以保证棚内不同高度的种植微环境下准确控制达到该物种各项生长要求。导致白发藓大规模种植难度增加。
另一方面,白发藓的生长缓慢且对环境变化与污染物表现出高度敏感性,现有种植方法难以保证在其生长周期内均维持较好的环境,以上因素限制了白发藓的繁殖和产业化速度。
此外,由于设施化种植成本较高,环境监控和调节的要求增加了运营成本,导致白发藓种植成本较高。同时,国内缺乏相对成熟的白发藓培育技术和专业知识。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优化适合白发藓大规模种植和管理的新技术和方法,来满足其在盆景园艺及景观装饰上的市场需求。
如CN202311186009.1中公开了一种促进白发藓叶片生长点增加的方法、快速再生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采用白发藓离体叶片放置于芸苔素内酯浸润纸上,24℃,光照强度为60~80lx,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的湿度为45.3%,每隔五天定期补充芸苔素内酯溶液5ml,培养12d后每毫米离体叶片着生点数为1.1±0.07;新着生点比例为1.00±0.00。相对对比例,显著增加了新着生点比例和数量,利于加快白发藓的生长速度。但该方法仅实现在芸苔素内酯润湿纸上设置白发藓,实现白发藓离体叶片发芽,未进行后续移栽定殖操作,无法获得可以直接用于销售的白发藓。
基于此,对白发藓的种植方法进行创新和研究,探索适应性更强、成本有效的栽培技术,是促进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路径。这也是本专利所致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白发藓规模化种植,直接种植得到销售产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集的狭叶白发藓置于Knop's培养基中,在恒定光照为38~42μmol·m-2·s-1,相对湿度75~80%,温度为20~22℃的培养箱中培养至长出新芽,得到培养物;
(2)向培养物中加入含脱落酸浓度为0.7~1.0mg/l、抗血酸浓度为0.3~0.5mg/l、麦角硫因浓度为1.7~2.3mg/l的混合溶液后,进行高温胁迫筛选培养3个月,高温胁迫筛选培养期间,每天平均浇水量为170~220ml/m2·d,每间隔7天叶面施肥一次营养液,每平方分米喷施第一营养液35~45m l,高温胁迫筛选培养完成后选取成活植株作为抗逆株;
(3)剪下新发出的抗逆株,用浓度为20%的溴硝醇水溶液脱毒处理后超声消毒得到脱毒株;
(4)配制基质土并平铺于苔藓布上,苔藓布铺设于漂浮泡沫板上,并漂浮设置于大棚中的水池表面,脱毒株按上、下、左、右间隔均为0.3~0.7cm分散种于基质土表面,浇透水,大棚内环境温度范围为15~30℃,相对湿度范围为50~90%,遮阳网下的光照强度<100μmol·m-2·s-1,进行白发藓扩繁直至白发藓不断扩繁生长,苔藓布上分株间隔消失连成一片完成第一周期培育;
白发藓扩繁期间:每天平均浇水量为200ml/(m2·d),每间隔7天喷施一次第二营养液,第二营养液的喷施量为每平方分米35~45ml,期间的每月的第15天在傍晚喷施一次枯草芽孢杆菌溶液,每月的月底喷施一次多菌灵,大棚每周夜间通风2~3次;
所用基质土为泥炭土:蛭石:硅藻土、α-酮戊二酸钙按质量比为1.5~2.5∶1∶1∶1混合后得到。
优选地,高温胁迫筛选培养包括:
第一个月在恒定光照78~82μmol·m-2·s-1,温度29~32℃,相对湿度78~82%的环境下,进行高温胁迫培养,胁迫处理30~31天;
第二个月在恒定光照180~220μmol·m-2·s-1,温度28~32℃,相对湿度78~82%的环境下进行高光、高温胁迫培养,胁迫处理30~31天;
第三个月在恒定光照180~220μmol·m-2·s-1,温度29~32℃,相对湿度58~62%的环境下进行高光、高温、低湿胁迫培养,胁迫处理30~31天。
优选地,第二营养液组成为:为稀释8倍的Knop's营养液,其中添加了2mmol·l-1α-酮戊二酸、10mgl-1维生素C、10mgl-1GA3、2mgl-1NAA,5mgl-1芸苔素内脂。
优选地,所用泥炭土的有机质含量低于40%。
优选地,所用第一营养液组成为:为稀释10倍的Knop's营养液,其中添加了2mmol·l-1α-多肽酶、10mgl-1PQQ、2mgl-1NAA,0.1%浓度的叶绿素叶面肥。
优选地,Knop's培养基为硝酸钾(KNO3):1.0g/l,磷酸二氢钾(KH2PO4):0.25g/l,硫酸镁(MgSO4·7H2O):0.25g/l,钙氯化物(CaCl2·2H2O):0.12g/l,硼酸(H3BO3):0.014g/l,氯化锰(MnCl2·4H2O):0.0036g/l,硫酸锌(ZnSO4·7H2O):0.0028g/l,硫酸亚铁(FeSO4·7H2O):0.0028g/l,硫酸铜(CuSO4·5H2O):0.0003g/l,七钼酸铵((NH4)6Mo7O24·4H2O):0.0003g/l。明胶或琼脂:10g/l,用HCl调节pH到5,灭菌后得热注培养皿后得到培养基。
优选地,枯草芽孢杆菌悬浮液稀释至800~1100倍得到枯草芽孢杆菌溶液。
优选地,第一周期培育时间为4个月。
有益效果
本技术所提供的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该方法能提高白发藓的生长速度,减少种植环境对白发藓生长的不良影响,还方法种植过程中能提高白发藓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本技术所提供的狭叶白发藓人工大棚种植方法,该方法不仅缩短了白发藓的育种周期,还提高了植物在人工大棚内大规模种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降低大规模种植过程中白发藓的染病比例,还能提高苔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用效率,有效提高种植产量,同时有效提高白发藓的生长速率,加快苔藓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能有效保持母株的颜色、形态性状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