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会得慢性肠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会得慢性肠炎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sjingbian/article/A58325MffO8.html

慢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肠道菌群失调、自身免疫异常和感染等多种因素。了解这些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肠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慢性肠炎的主要成因,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慢性肠炎是多种因素致使肠道呈现慢性炎症状态,其成因主要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自身免疫异常等。

1、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正常菌群对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长期使用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损伤肠黏膜,引发慢性炎症。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长期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改变肠道微生物生存环境,导致菌群失调,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增加慢性肠炎发病风险;

2、自身免疫异常: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肠道组织,将肠道黏膜视为外来抗原,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引发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免疫系统持续攻击肠道,导致肠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形成慢性肠炎。此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肠道时,也可引发肠道慢性炎症;

3、感染因素:肠道感染病原体后,若未能彻底清除,炎症持续存在,可发展为慢性肠炎。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肠道内释放毒素,损伤肠黏膜,长期刺激下,肠黏膜难以完全修复,引发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干扰细胞正常功能,虽急性感染期症状消退,但肠道黏膜修复缓慢,易转变为慢性炎症。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寄生于肠道,不断破坏肠黏膜,使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慢性肠炎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成因,对慢性肠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 遵循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饮食原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蔬菜、水果,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肠道毒素积聚。选择温热、软烂食物,减轻肠道消化负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及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防止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控制每餐进食量,遵循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 按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如抗感染药物(针对病原体感染)、肠道黏膜保护剂、调节肠道菌群药物等。若因其他疾病需用药,告知医生慢性肠炎病史,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肠道负担的药物。定期复查肠镜、大便常规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腹痛、腹泻加重,便血、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