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明风起时:穿越千年的思念与新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明风起时:穿越千年的思念与新生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534895

清明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记忆的传统节日,既是缅怀先人的时刻,也是迎接新生的起点。从古至今,清明节的习俗和形式不断演变,但对生命的敬重与对文化的守护始终不变。

清明节来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与忠臣介子推的故事。相传介子推割股奉君,却拒受封赏,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其出山而焚林,不料介子推宁死不屈,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血书。为纪念他,晋文公设寒食节禁火冷食,后与清明节气融合,逐渐演变为祭祖扫墓的传统。

清明亦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载:“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此时春耕伊始,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源于此。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让清明既是追思故人的日子,也承载着对生命更迭的敬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的清明

古人称清明为“踏青节”,郊游、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活动盛行。秋千原名“千秋”,为避讳改名;蹴鞠(古代足球)在唐宋风靡,甚至成为宫廷娱乐;放风筝则寓意“放晦气”,祈求安康。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插柳戴柳既是驱邪避灾,亦因柳树生命力顽强,象征新生。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则衍生出青团、枣糕等特色食物,至今仍在江南流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的清明

  1. 绿色祭扫,文明追思

鲜花替代纸钱、网络“云祭扫”渐成主流。例如湖南安乡县推行免费发放菊花,火灾率下降70%;多地开通线上平台,点亮电子烛光寄托哀思。

  1. 踏青与文化体验,春日限定玩法层出不穷

文化打卡:探访名人陵园,参与清明诗会,朗诵经典等,感受文化魅力;

自然野趣:发布本地赏花地图,到草原上放风筝,体会自然风光;

美食传承:学习制作青团,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不仅是缅怀的时节,更是万物新生的起点。从古人的寒食柳烟到今人的踏青地图,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重与对文化的守护。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