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贝果,比馒头还健康?今天必须把话说清楚…
火遍全网的贝果,比馒头还健康?今天必须把话说清楚…
贝果,这个源自波兰的发酵面包,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迅速走红。从北京的The Daily Bagel到上海的Boom Boom Bagels,贝果专卖店已成为都市人早餐的新选择。但贝果真的比传统早餐如馒头更健康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热门话题。
贝果的流行趋势
根据百度指数显示,从2019年至今,“贝果”一词的搜索指数总体来看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在2020年、2022年有两次明显抬升。小红书平台也显示,目前关于“贝果”的笔记达到120万个,其中多为“贝果测评”“贝果做法”等。
以Tims天好咖啡为例,根据该品牌相关负责人对媒体提供的数据,2022年全年Tims总计卖出超过950万个贝果及贝果相关产品。这家公司在财报里还专门提出了贝果的优秀表现,成为这个品牌“咖啡+暖食”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
贝果的历史与制作工艺
贝果,这款源于欧洲的发酵面包,背后隐藏着一段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精彩故事。从遥远的波兰犹太人,到繁华都市纽约的市民,贝果的魅力无处不在。它的口感从厚硬扎实、充满嚼劲,到松软香甜、万物皆可夹,千变万化,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贝果的历史不仅仅是一段食品演化的过程,它更是一个跨越社会阶层、地域文化的传奇。从贫困打工人的廉价口粮,到纽约Oldmoney的身份符号,贝果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展现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
贝果中间的洞,源于制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工艺。相比于大部分面包只需要烘烤,贝果在烘烤之前还需要水煮。在水煮过程中,热水与面团接触,表面的淀粉开始糊化,这层凝胶体会形成透明的、光滑的薄膜覆盖在面团表面。这层“屏障”形成后,外部的水和空气就不能再顺利进入面包内部了,膨胀速度变缓,导致面团内部的气孔小而紧实。
进入烘烤时,糊化层快速固化形成坚硬的外壳,又阻碍面团的进一步膨发。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内部紧实、气孔小且外面有层壳的贝果面团,相比于正常发酵的面团,更不易烤透。而贝果中间留的这个洞,适当增加了受热的表面积,使其在烘烤时受热更均匀,更易烤透,烤出来的成色也会更均匀、熟得更透。
贝果与馒头的健康对比
贝果在中国的风靡,深刻体现了面包精品化潮流的兴起。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精品面包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健康的消费选择。特别是在贝果的推广中,其健康、低热量等卖点得到了广泛营销,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然而,也有人会质疑:“同样是由面粉和水制成,贝果为何能比馒头更健康呢?”
显然,制作贝果和馒头,都要用到面粉、水和发酵剂(酵母或者老面)。贝果制作中,一般使用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11.5~14%),再加上配方中会有少量的盐,而且不加油,会让口感更韧一些。一些贝果的配方中一般还会有一些甜味物质,最常见的是大麦麦芽糖浆,它赋予了贝果朴实的甜味和色泽。
如果硬要将贝果和馒头,在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就会发现首先是发酵程度。馒头的发酵更充分(食谱里通常会介绍:发酵到2倍大),体积更大、更蓬松。“松软多孔”意味着其中的淀粉更容易接触消化酶,更容易被水解成葡萄糖。而贝果算是半发面,发酵时间短、面团发酵不充分,内部组织看起来是比较扎实的。
用普通小麦粉做的贝果和馒头,热量相差不大。馒头水分含量大一些,干货少一些,所以热量稍微低一些。一般大家都不会只吃贝果或者馒头,肯定会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所以,热量孰高孰低,主要还得看搭配了什么食物以及吃了多少。
贝果自进入大众视野开始,被打上了“低脂”“健康”等标签,但据美国食物数据中心2022年发布的数据,每100g贝果的卡路里值为264大卡,而每100g米饭的卡路里值为129大卡,也就是说贝果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低热量,更别提添加了奶酪和肉类的贝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