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遍及全身的黏多糖贮积症,如何及早识别与干预?
症状遍及全身的黏多糖贮积症,如何及早识别与干预?
黏多糖贮积症(MP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代谢疾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随着国际MPS关爱日的到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以及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
黏多糖贮积症(MPS)是一组编码酸性黏多糖(GAG)分解代谢的溶酶体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遗传代谢病。MPS收录于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具有多种分型,疾病累及多系统,治疗难度大、易致残,患者长期承受病痛折磨,诊疗与生存困境亟待得到各界的更多关注。
把握显著症状,有助高效诊断
由于MPS罕见而复杂,部分医疗机构及临床医生对疾病认知不足、检测手段缺乏,严重制约了MPS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后续治疗,导致患者容易遭遇误诊、漏诊。目前已报道的MPS共有8个类型、12种相关致病基因,只有把握好不同分型的典型症状,才能够更有效地鉴别出MPS。
MPS患儿有一种或多种GAG在细胞内无法被代谢,随着疾病进展,GAG会在多系统、多脏器中贮积,影响患儿健康,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最终造成无法恢复的脏器损伤,青少年时的症状一般会比儿童时更明显。
MPS可能会有粗糙面容、眉毛浓密、面部骨架突出等头面部特征,部分分型可能会出现智力下降(如I型、II型、III型)或骨骼畸形、个子矮小(尤其IVA型),还可能有瓣膜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脾肿大等消化系统损害。
遇到出现以上多系统症状的患者,应尤其警惕是否是MPS。患者早期表型不太明显,可能只有个子矮小或轻微驼背的症状,也不能排除这种罕见病,可以进行尿GAGs检测、酶学或基因检测来协助早期诊断。
MPS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的分型为I型、IVA型,而国内比较常见的是II型和IVA型。II型重症患者的智力、面容、身高、骨骼均受影响,结合多系统症状要及时诊断;IVA型患者的智力一般不会受到影响,但对骨骼发育影响较大,患儿逐渐有驼背倾向,且容易个子矮小,可能到三至四岁身高增长就几乎停滞了。
此外,包括II型在内的其他MPS分型患者,往往因GAG贮积而关节粗大、僵硬,手指难以伸直,而IVA型患者可能会关节过于柔韧,例如手指能比常人向后弯曲更多,可在临床诊断中留心识别。
在鉴别诊断上,患有II型黏脂贮积症、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或岩藻糖苷贮积症的患儿出生时常有MPS样表型,但尿GAGs均无异常。因此,如果尿GAGs检查呈阴性,应考虑其他诊断可能性,可行尿寡糖、唾液酸及基因等检测,以排除寡糖和其他糖蛋白贮积。此外,酶分析有助于确认或排除这些疾病。
选择合适方案,兼顾对症干预
相较过去,MPS治疗方案的研究正在不断突破。尽管对部分分型患儿而言,仍无效果确切的干预手段,但即便受影响最严重的患儿,也有一系列对症治疗措施,减轻疾病影响,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带来益处。
酶替代疗法(ERT)
ERT是一种特异性治疗方案,目前在临床上已有I型、II型、IVA型、VI型、VII型的酶替代治疗药物应用。不论哪种分型,都是由某个基因的突变导致降解某一种GAG的酶出现缺失或异常,造成GAG累积过多。酶替代治疗以生物技术制造相应的酶,输送至MPS患者体内,代替患者体内有缺陷的酶进行正常运作,将过多的GAG降解掉。尽管不是所有病变都能完全恢复,但至少疾病症状会有所改善或减缓病情进展。
目前而言,酶替代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以IVA型MPS患者为例,其治疗后骨骼异常进展通常能得到较好的缓解,重在及早治疗、长期使用,将疾病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是应对MPS的关键。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近年来,脐带血干细胞移植(非骨髓干细胞移植)在国内的MPS患者治疗上也有所应用。酶替代治疗输入患者体内的酶属于大分子,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神经系统,因此,部分对神经系统影响较重的MPS分型,酶替代治疗对神经系统的症状改善效果有限;相较于ERT,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更佳。
普遍认为,HSCT建议用于小于22.5岁的重度MPS I型、MPS II型和MPS VI型患儿,对于年龄越小、症状越不明显的早期患者,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尤其神经系统更容易受到损害的I型、II型患者,而用于MPS IV型患儿的益处较少。HSCT成功后,酶活性迅速增加,36个月后尿GAGs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器官肿大和心肌病可能会消失,但角膜通常不会完全恢复至透明。
ERT的治疗费用较为昂贵,但在部分国家可及性仍比HSCT更好,因此国际上ERT应用更广。据报道,ERT与HSCT或基因治疗相结合,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不良反应。
对症治疗与多学科管理
对症治疗,是改善MPS患儿身体情况、提升MPS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MPS患儿家庭来说,由于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对因治疗,部分对症干预措施反而可能会在日常的护理中有所忽视。
举例指出,对骨骼畸形较明显的VIA型MPS患者,如有驼背或脊柱弯曲严重的症状,可能会导致心肺受到压迫,很有必要进行脊柱矫正的治疗和康复;对于呼吸道容易梗阻的患者,建议备好家用呼吸机,让孩子睡眠时不会发生缺氧,提升睡眠质量;其他可能需要的干预包括治疗脑积水、中耳疾病,定期治疗关节疼痛和僵硬,对于MPS I型和VI型患儿,眼科随访也非常重要。
由于MPS是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因此多学科、多专业的医生共同参与疾病管理就十分关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对MPS等罕见病有着成熟的多学科诊疗体系。医院会为MPS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多学科会诊,视需求涵盖内分泌科、心内科、骨科、神经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科室;同时,院方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儿童罕见病关爱中心,让罕见病患儿的家长们,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及时找到医生进行咨询。
同时,浙江省卫生管理部门也支持建立MPS专家组,在省内定期进行科普宣传和规范治疗的培训,将MPS的诊疗经验及时分享给更多地方医院,以实现当地MPS群体的早诊早治。
望更多力量关注MPS
让治疗药物早日可及
在访谈的最后,提到MPS患者用药可及性的难题,首先对MPS的治疗前景表示乐观:“作为医生,我们希望手上的治疗方法越多越好。ERT、HSCT对不同分型的MPS患者都有不错的临床价值,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比如基因治疗,让患者的疾病最终得以根治。”
近期,MPS IVA型的唯一酶替代治疗药物即将在国内退市的消息,引发了多方关注。2024年5月,该药物在中国大陆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即将到期,相关企业在2023年宣布,不再对该药品进行再注册。同时,包括这款药物在内的部分罕见病用药,一直有着价格较高的问题,患者家庭难以负担,进而又影响药物的供应动力。
据报道,罕见病相关机构正在开展多方协商、需求调研,推进以特殊药物进口的方式重新引进,仍在进一步沟通中。MPS患者公益组织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负责人郑芋向“医学界”表示,已完成了初步的患者调研,也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对MPS IVA型群体“断药”问题的关心,希望在多方协调下,促成问题解决,一步步走向MPS患者“药有所供、药有所保”的未来。
希望,能有更多力量关注、了解MPS这一群体,支持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的心愿。 无疑,罕见病药品的供应与保障需要群策群力,国家医保、医药企业、商业保险、慈善基金等多层次协作,才能帮助更多患者用上高值罕见病药物,“罕见病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夕之功,但我们可以共同向着美好的愿景奋斗。 ”
最后,以自身的体验鼓励广大患儿家长,要抱有积极的信心,“记得我小时候,就连抗生素在基层、乡村地区有时都用不上,现在的医学水平与卫生体系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是过去难以想象的,我常对家长们说,不要灰心,积极治疗,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邹朝春,李正兰,戴阳丽,等.黏多糖贮积症的诊治水平现状[J].浙江医学,2023,45(12):1233-1236,1243.
[2]断药倒计时“黏宝宝”渴求生机[EB/OL].看看新闻KNEWS:https://k.sina.com.cn/article_6145283913_v16e49974902001xo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