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心得:经典小说的三个深刻收获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读后心得:经典小说的三个深刻收获
这是一本让动画大师宫崎骏愿意重出江湖,为它改编了动画电影《苍鹭与少年》的书。这是一本在日本销售80年,塑造了许多日本人品格态度的书。这是一本无论什么年龄层的读者,都能藉由它产生"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思考的书。这本书就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本书在说些什么?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作者是小说家吉野源三郎,这本引人深思的小说远在1937年就已出版。故事主角是一位年幼丧父的中学生,在他舅舅的引导下,思考了勇气、友情、贫富、霸凌、人际与社会关系等课题。主角和他的三个好朋友之间的相处,更是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年轻的生命力。
我觉得小说设定的人物背景,很容易勾起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回忆。像是就读中学年纪的我们,会开始遭遇更多的同辈压力,在人际关系中发生更多的比较和竞争状态。而且只要有人际互动,就必然伴随着痛苦与烦恼。故事的主角就像以前的我们一样,他对"人"这件事有许多疑惑,而通过故事的演进,以及舅舅的引导,他渐渐体会到身而为人的更深层面的意义。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说过,这本书对他这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说这本书记载了一个讯息,那就是"无论处在多么艰难的时代或是残酷的时代,都要活得像个人"。本来他在2013年已经宣布退休,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再度复出,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一部动画电影《苍鹭与少年》。这部电影的日文片名其实跟小说的书名一模一样,只是后来吉卜力工作室决定把国际版片名改成了《苍鹭与少年》。
以下分享三个我从书中得到的深刻收获。
一、如何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思考?
在一段主角与舅舅的对话中,主角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天真地说:"人,就像水分子一样。"如果把全世界的人比喻成海洋,那每一个人就很像其中小小的水分子。
舅舅在写给主角的信中进一步提到,小的时候人们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像是小孩常常会说:"电车轨道在我家左边;邮筒在我家右边;那是我爸爸的同事;这是我妈妈的亲戚。"直到长大才会渐渐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许多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组成的。
我很喜欢舅舅接下来写的这段话:"即使长大之后想法会慢慢改变,依然只限于大致的事物。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即使长大了,这种特性同样根深蒂固。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在广大的世界上,能完全改变以自己为中心思考的习惯的人,其实非常稀少。"
我想到的是在学生时期,我们可能听到老师宣布即将举行一次全校运动会,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要参加哪些比赛项目,或者自己能否在比赛中获胜。相反的,很少有人会立刻想到如何让这个活动对所有人来说都更加有趣,或者这次活动将如何促进全校师生的团结。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们出社会之后会渐渐发现,有些人会开始用更广阔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不再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对整体社会产生影响。就像海洋中的每一滴水一样,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推动这个世界向前发展的力量。
小水花也会累积成大波浪。
二、人到底是哪里了不起?
主角的三个朋友中,有一位朋友的家境比较贫困,还经常被班上其他人霸凌。但是主角真的跟他相处之后才发现,他虽然需要花很多时间帮家里做小生意,导致学业成绩比不上别人,但这位朋友仍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不是因为他的出身,而是因为他的为人。
主角把这位朋友的故事告诉舅舅之后,舅舅回信给他写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不比较他家和你们家,而是比较(浦川)这个人和你们,又有何差别?"是这位同学的刻苦耐劳吗?是这位同学的不卑不亢吗?还是这位同学即使家境不好,仍然愿意与人为善?
我认为如果对应到职场上,这个问题可以改成是:"如果拔掉你所有的职位和头衔,你这个人是谁?你跟别人又有何差别?"这个问题我以前在职场的时候,经常在心中会反问自己。我可不可以不要仰仗着职位,而是以理服人?我可不可以不要依赖头衔,而是凭实力证明自己?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发人深省的观念,也就是舅舅提醒主角的这句话:"重要的不是世俗的眼光或其他,而是你自己必须从灵魂深处了解人到底是哪里了不起。"舅舅也告诉主角,他过世的爸爸期望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而不是"看起来了不起的人"。这段对话足以彰显这个观念的重要。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混乱与残酷,我们还是可以决定要用什么姿态好好活着。
三、痛苦能帮我们认清人本来的样子?
在主角的校园生活中,有一段插曲对他产生了重大打击。原本他和三位朋友约定好,如果被高年级生欺负的话,要一起站出来抵抗。但是,就在另外三位好友遭受霸凌的时候,主角却躲在人群后面没有挺身而出。事情之后,他感受到一股自己的懦弱无力,以及背叛朋友的强烈痛苦。
因为这次事件的巨大打击,他跟三位朋友不再说话,甚至痛苦到想要一死百了。他心中充满了各种担忧,他想要编造借口,说他自己不是这么懦弱的人。他想要撒谎,让朋友误以为他只是无心之过。他也曾经想要写信道歉,但是他担心道歉之后却并没有获得原谅,反而会让自己更痛苦。
舅舅这时候告诉他一个观念:"因为内心感到痛苦,我们才能在心里好好认清人本来应该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会感受到痛苦,对于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像是世界上的大部分生物,都会感受到痛苦,小狗小猫受伤的时候,他们会哀伤地嚎叫。光看身体上的疼痛,人和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有那些只有"人才能感受到的痛苦",会告诉我们"人真正像人"的部分。
那么,只有人才能感受到的痛苦,是什么样的痛苦?
犯下错误的懊悔,期望落空的忧愁。
只有当我们不在"身而为人"的正常状态下,内心才会感受到痛苦和煎熬,像是对不起朋友、辜负了父母、背叛了同事。舅舅藉此鼓励主角亲笔写信向朋友道歉:"像一个男子汉一样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因此感到痛苦,这正是天地之间唯有人才能做得到的事。"
这个故事也让我体会到这个故事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事",哪些又是"无法控制的事"。主角做可控制的事情,先诚恳地道歉,先对得起自己的良知,而不是担忧结果如何。道歉之后的结果如何是他无法控制的事情,都必须坦然接受。而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结果,而扭曲了自己去狡辩、撒谎和找借口。
痛苦的感受并不是要我们逃避,而是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后记:我们正在过着值得感谢的一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能让我们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每个年龄层和生长背景的人都会从书中找到值得自己思考的主题。而我认为还有一个观念,是不分年龄、不分背景的人都值得好好思索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感谢"。
舅舅提醒主角,他能够就读中学,拥有现在的生活环境,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而日文的"难得"(ありがたい)代表的是"值得感谢"的意思,这个词语本来是"很难得到"的意思。所以舅舅提醒他:"像你这么幸运的人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抱持什么念头过日子?"
这个观念就是对我造成巨大影响的"你拿你的幸运做些什么?"当我们了解自己享受到的幸福其实并不常有,我们才会更加心怀感谢。像是健康的体魄,善良的心灵,清晰的理智,我们要拿这些幸运做些什么?我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