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商运费两年上涨12% 跨境卖家成本压力加剧
德国电商运费两年上涨12% 跨境卖家成本压力加剧
近年来,德国电商市场物流费用明显上涨,给跨境卖家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和德国电子商务与邮购协会(BEVH)提供的最新数据,过去两年间,德国国内平均配送运费上涨了约12%。这一涨幅不仅影响了本土零售商,也使得大量依赖德国市场的跨境电商卖家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
物流成本的持续上升主要受多方面因素驱动,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价格波动、基础设施费用增长以及环保合规要求的强化。其中,德国政府为减少碳排放而推行的“二氧化碳税”(CO2-Steuer)已对运输行业带来直接影响,自2021年生效以来,燃油成本持续上涨,增加了物流公司的运营压力,而这些成本最终被转嫁给了电商卖家和消费者。
主要物流渠道调整运费 新增附加费成常态
德国的主要快递和物流服务商,包括DHL、DPD、Hermes和UPS等,在过去两年间多次调整费率。今年1月,DHL宣布提高国内与国际物流费率,标准包裹(2公斤以内)运费上涨约6.9%,大件商品和B2B物流服务的涨幅更高。此外,UPS和Hermes也分别上调了国际小包运费,增幅介于5%至8%之间。
除了基本费用上涨,物流企业还引入或调整了各种附加收费。例如,燃油附加费(Fuel surcharge)受国际油价变化影响动态调整,而环保税、旺季附加费(Peak surcharge)等额外费用已逐步成为长期性成本项。这对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意味着更复杂和更不可控的物流支出。
绿色环保政策趋严 运输成本持续攀升
近年来,德国及欧盟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物流方面采取了更严格的政策。例如,《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要求电商企业减少过度包装,提高环保材料的使用比例。此外,自2022年7月起,德国实施了《包装法》(VerpackG)的修订版,要求所有境外电商卖家注册包装许可证,并承担回收处理费用。这一政策实际上增加了卖家的履约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同时,德国政府的碳排放政策也对物流费用形成持续影响。自2024年1月起,碳排放税率从每吨30欧元上涨至40欧元,使得货运车辆的燃料成本进一步增加。此外,部分城市如柏林、汉堡等已开始对高污染车辆实施更严格的限行措施,这迫使物流公司投入更多资源于绿色交通工具的采购和运营,并将相关成本转移至电商卖家。
跨境卖家应对策略:提价与优化供应链
面对持续上涨的运费成本,不少跨境电商卖家已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一些品牌选择适量调整产品售价,将部分物流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例如,部分在亚马逊德国站(Amazon.de)运营的卖家已陆续上调产品价格,平均涨幅在5%至10%之间,以缓解利润压力。然而,由于德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大幅提价可能影响销售表现。
另一方面,一些卖家开始调整供应链和物流方案,以降低运输支出。例如,一些中国卖家通过与本地第三方仓储(3PL)公司合作,改用分批备货的模式来减少单次物流成本。此外,部分卖家转向使用德国境内的本土快递服务,如GLS或Hermes,以获得更具竞争力的运费方案。同时,多家跨境电商企业也在积极测试海运+本地配送的组合模式,以降低跨境运输的总体成本。
未来展望及行业影响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以及欧洲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预计德国的物流成本仍将维持上涨态势。特别是在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未来运输行业可能承担更高的合规成本,从而促使物流价格进一步提升。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这一趋势将加速行业的整合,即资金实力较强的卖家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拓展本地仓储等方式降低成本,而中小卖家则可能面临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的风险。同时,消费者支出的敏感性也可能促使电商平台调整其定价策略,包括考虑通过会员订阅服务(如亚马逊Prime)来部分缓解用户的配送成本压力。
总体而言,德国电商市场的物流成本上升已成为影响跨境卖家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卖家需密切关注运费政策变化,并灵活调整运营策略,以降低成本压力并确保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