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十里洋场里的花样年华:上海百乐门的历史与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4-05 17:40: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十里洋场里的花样年华:上海百乐门的历史与文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oldkids.cn/blog/view.php?bid=1791807

上海百乐门是老上海人心中一个绮丽中带有奢靡的梦,它是旧上海灯红酒绿、十里洋场的象征,也是时尚记忆里一个无法抹去的地方。

这是重新修复后的百乐门舞厅徽标。


20年代3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衰草萋萋,青蛙呜叫的农田,房舍零落,坟冢遍地。百乐门所在地的田鸡浜两侧都是逃荒者用芦苇搭建的滚地龙,臭气熏天。30年代后,随着租界超界筑路向西延伸,愚园路建成通车,这里渐渐成为通向外滩的主要交通要道。高级住宅区,高层次的商肆、银行也快速崛起。1933年由上海著名实业家顾联承和晚清名臣盛宣怀的七小姐盛爱颐共同投资70万两白银,建成一座沪西地区当时最高的、最卓越的建筑,取名“百乐门”舞厅。这座当时曾被誉为“远东第一乐府”的建筑,成为十里洋场的代名词而名噪一时。



虽说百乐门舞厅出自中国设计师杨锡镠之手,却赢得了“现代建筑学与装横艺术上的惊人进步”的褒扬。整个大楼都以美国近代前卫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设计建造,线条简洁流畅,门墙垣用花岗石砌成。正门设在愚园路、万航渡路转角处,立面作直线长窗处理。为了增加建筑的宏伟豪华气势,将楼顶设计为9米高的圆柱状,层层收缩的玻璃塔楼的最顶端是一根擎天之柱。塔楼的左右二侧安置了从楼顶直贯底层的流线型霓虹灯柱,亮灯时流光溢彩,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通体透明的水晶银光塔,为当时沉寂的静安寺地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当年的百乐门舞厅以拥有一流的先进豪华设施著称于上海滩。舞厅由宴舞大厅、楼座、宴会室3部分组成,2层宴舞大厅辟有400余座,旁建各能容80座的宴会室二间,与大厅相接。中隔垂帘。3层楼厅约有250座卡椅。在银光塔下层还辟有圆形大休憩室,设有酒吧等设施。当时的宴舞大厅的舞池将近800平方米,中间没有一根立柱。池后为乐台,灯光可以自动调节。舞池中央地板用汽车避震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颤动的感觉,给人快感,老上海人称之为“弹簧地板”。舞池是挑空的,舞客坐在3楼的咖啡座上可以看到2楼的跳舞,也可以从座位旁的小楼梯直接步入舞池。大舞池周围的是4.2米宽的回马廊,那里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3楼为可供四五对舞伴的半圆形金光玻璃小舞池,下面安装几万个彩色电灯,可以变幻出红、紫、蓝、黄、白等颜色,映照得玻璃地板光怪陆离,如入仙境,当时在国内舞厅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百乐门舞厅除了有一支享誉东南亚的吉米.金的华人爵士乐队,还经常雇有外国乐队,为中外舞女伴舞,这也是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独树一帜。



1933年12月14日,历时9个月建成的百乐门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下午5点,来宾从大理石台阶来到二楼宴舞大厅前,大厅门由当时的市长吴铁城的夫人手持“金钥匙”开启,此时,辉煌的舞池蓦然出现在众人面前。吴铁城登台演说,祝大家入“百乐之门”祝百乐门“真正至高无上”。爵士乐队奏起乐曲,空中冉冉飘下千百只彩色小气球,如落英缤纷,轻轻地滚向每个宾客。百乐门一开张就轰动全市,成为沪上首屈一指的娱乐王国,生意火爆。尤其到了晚上,百乐门舞厅9米高的圆柱形玻璃灯塔熠熠发光,灯红酒绿地映衬着对面夜幕下沉寂的静安古寺,显得格外醒目。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爵士乐队是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同步流行的,流行的中心就是百乐门。《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蔷薇蔷薇处处开》等这些优美的老歌都来源百乐门。在这里诞生的中国第一支华人爵士乐队曾与巴黎的红磨坊、纽约的百老汇齐名,百乐门因此成为中国爵士乐的圣地。


当年,百乐门舞厅还培养出许多娱乐明星,一代文豪梁实秋的妻子韩菁菁就是百乐门著名的“一代歌后”。著名歌手周璇和一代影星胡蝶、阮玲玉也经常在这里客座演出。在百乐门众多的舞女中影响最大的是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胡枫,她出众的外貌和气质被误乐界誉为“文艺舞星”,是百乐门的头牌。百乐门还成就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歌女,她们不仅在舞台上尽展了才华和魅力,也在历过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百乐门舞厅里才貌卓越三姐妹合影

当年的百乐门吸引了不少追逐时髦而又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年轻人。少帅张学良莅沪,必偕赵四小姐到百乐门跳舞。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夫妇访华时,虽然在上海仅停留一天,也慕名到此跳舞。而徐志摩和陆小曼当年就是在百乐门舞厅一见钟情的。不少豪门望族的子弟都希望在百乐门举行婚礼。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和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的订婚仪式也在这里举行。胡蝶当选电影皇后时,鸿翔时装公司老板假座百乐门舞厅举办了一场时装表演会,胡蝶、阮玲玉、周璇等先后登台亮相。胡蝶身穿一套绣有一百多只彩蝶的礼服,美艳之极,轰动上海。


喜剧大师卓别林对百乐门别具一格的豪华装饰和一流的音像和灯光赞不绝口。


20世纪40年代,百乐门还发生几起震动上海的大事,使百乐门越发名声大振。一件是当红舞女陈曼丽因拒绝与日本汉奸伴舞被杀。舞女陈曼丽不但姿容出众,而且擅长京剧,曾与京剧大师周信芳合演过抗战名剧《抗金兵》,遭来杀身之祸。1940年2月25日,在舞台的进口处被暗杀,因而在租界里掀起反日高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掩盖其在战场上的接连失败,出动武装军警到百乐门查封,要求“禁舞”。百乐门舞厅的陈兰茵会同其它舞厅的舞女们组织了上海舞女联谊会,包围了市政府进行抗议。百乐门舞厅和陈兰茵也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

逝去的永远逝去了,再回首时已是换了人间。

上海解放后,百乐门舞厅改建为百乐门大戏院,主要演趆剧、沪剧等。1954年,改为红都大戏院。1978年政府对剧场建筑进行翻建,更名为红都剧场,以放映电影为主。1994年4月,重新改名为百乐门,并进行恢复性改造。2017年,再次装修一新的百乐门舞厅隆重华丽亮相,舞厅里的回马廊、旋转梯、弹簧厅、玻璃舞池保留着20世记30年代的典雅华贵的风格,处处透着老上海的浓浓气息。重新“变身”的百乐门,虽然不再像当年那样夜夜笙歌,但它依然风韵犹在,仿佛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墙壁上的壁画经过修复,也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如今的百乐门不仅入选为中国第二批20世纪建筑遗产。而且再次成为新上海的文化名片和地标,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华侨和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和体验。这里几乎每月都会举办着各种文化活动,如老上海风情的舞会、复古的音乐会等。人们在这里感受着旧上海的独特韵味,缅怀那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百乐门的前世今生,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上海的发展历程。它见证了上海从旧时代的繁华与堕落,走向新时代的繁荣与文明。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百乐门都在上海的城市记忆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