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80年代如何唱歌?广州音乐的神秘往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80年代如何唱歌?广州音乐的神秘往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6A0853R00

80年代的广州,音乐茶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满足了外宾的娱乐需求,更为广州本土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沃土。从紫罗兰乐队的成立到一批翻唱歌手的成长,再到原创音乐的兴起,这段独特的历史见证了广州流行音乐的萌芽与成长。


花城之夜,
四方倏然奔腾着音乐澎湃的江流。
音乐茶座使江流浮起歌的星座呵。
夜生活一串亮晶晶的音符,
歌的溪流滋润着、叩响着人们的心灵。
这是 1986 年 12 月 3 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歌咏“广州音乐茶座”的诗歌。

1978年5月1日,紫罗兰轻音乐队首次登上中山纪念堂。在《送你一枝玫瑰花》和《蓝色的爱情》两首歌作罢后,观众反响极其热烈,乐队返场又把《送你一枝玫瑰花》演奏一次。

久旱逢甘霖的心灵,产生了对音乐的渴望。


广州唱片工业的起点,是70、80年代的音乐茶座——没有酒,只有茶,大家都坐在台下认认真真听歌。

这些茶座拥有一批驻场乐队,翻唱各种港台、欧美流行歌曲,为外宾提供娱乐。

广交会带来了音乐茶座,茶座带来了乐队和翻唱歌手,带来了广州音乐的野蛮生长,遍地开花。

2023年“流行音乐在广东:发生与回响”专题展览

广交会,音乐茶座的窗口

音乐是一个城市中的人们心物感应的结果。

1978年,广交会开幕,将近一百个国家的外商都拥进广州。

谈生意,总要有个能让人心情愉快的地方吧,为了照顾资本主义国家客人的习惯,音乐茶座应运而生。

广交会开幕同一年,广州东方宾馆办起了内地首个营业性音乐茶座,由当时在广州民间曲艺团担任作曲指挥的吴国材领衔,驻场歌手有刘欣如、李华勇、陈浩光等。


1980 年代,广州流行音乐起步阶段的音乐人陈小奇曾这样叙述音乐茶座:
“一开始针对的是交易会。外商进来了,想看一些节目,我们那些节目他们不愿意看的,他们要看流行音乐的东西,娱乐性的东西,因此就有了音乐茶座”。

随之,东方宾馆就在《羊城晚报》上发布了“招考音乐演员、独唱演员启事”——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旅游宾馆和外宾、港澳同胞、华侨的文娱生活,我馆考聘十五名左右的音乐演员和独唱演员,组建乐队”。

初期,音乐茶座只在广交会期间对外宾开放,每年两次,每次为期一个月,凭借护照入场。一个时代的先声,就在小小的歌池里发生。

1984年音乐茶座遍布广州城市达七十多家,受众扩展至广大市民,港台流行歌曲成为茶座音乐的“主流”。

在当年,广州的民众一个月工资不过20~30元,一张音乐茶座的门票便要6块外汇券左右,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档的娱乐消费。

茶座中的消费人群当是城市高收入阶层,他们或许是在广州喝到改革开放头啖汤的人,或许是归来的富商。


音乐茶座就这样在东方宾馆、白天鹅宾馆、白云宾馆、广州宾馆、华侨酒店等一系列接待外宾的酒店里流行开来。

今天,广州城市里的现场音乐已不再昂贵,随机走入的平价酒吧和音乐餐厅都可觅得现场乐,回想当年音乐的奢侈,或许再遇时,会更能感觉到广州的亲民可爱。

紫罗兰乐队,永远的星湖荡舟

当时广东音乐曲艺团的作曲兼指挥吴国材看到了商机,他寻找机会在音乐茶座的实践中,成立一支轻音乐团,为客人们伴奏。

这里不得不提到回国华侨。1960年,十三岁的黄卓銮带着一把木吉他和矿石收音机随家人从印尼回国。

这一年,披头士在英国发表了他们的新专辑,黄卓銮就用那台收音机,接触到天地之外如火如荼的摇滚乐坛和港台歌曲。

收音机,为广州初代音乐人提供了第一份养料。

黄卓銮这样的回流华侨有了接触国外音乐的机会,年轻的音乐人在收音机旁一笔一划记下来的歌谱,倾注着对于外部世界的倾注与热望。

而当时在省歌舞剧院拉小提琴的毕晓世没事就去黄卓銮那里听音乐。1977年,年轻的毕晓世萌发了一个念头,组建一支自己的轻音乐队。

于是在这一年,广东诞生了全国第一支电声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


组建之初,紫罗兰轻音乐队是一支十人乐队,初代成员包括广东省歌舞团的吴国材、毕晓世、韩乘光、余其铿、林端等人,他们千辛万苦集齐了电声乐器、爵士鼓这些流行音乐的象征乐器。

紫罗兰为内地开拓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正式登场。

翻唱之余,茶座乐队们也开始尝试着进行音乐创作,内地第一首原创粤语流行歌曲《星湖荡舟》诞生。

这首歌是词作家吴国材当时去肇庆七星岩有感而发创作的,古典士大夫的状物言情和现代流行乐结合在一起,有了独立的个人表达,自然而然成为了内地第一首粤语原创流行歌。

音乐深入人心的情感终究打败了“靡靡之音”的成见,紫罗兰的首场演出,地点是当年的广东省委电影放映场。

除了紫罗兰轻音乐队,广州的音乐茶座还催生了中国内地第一个流行音乐的原创组合——新空气音乐组合。

1987年,“三剑客”解承强、毕晓世和张全复一起组建“新空气”乐队,并很快发行了第一张原创专辑《新空气的声音》,这张专辑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为内地原创音乐带来了新的气息。


翻唱歌手,广州XXX

1981年,东方宾馆音乐茶座正式对外开放,慢慢地广州市民都可以买票入内听歌,一时间音乐茶座之风蔓延整个城市,华侨大厦、广州宾馆、大同酒家、华侨酒店等纷纷办起了音乐茶座。

此外,广州的音乐茶座还吸引了一批翻唱特定歌手的音乐人:
例如“广州林子祥”陈礼祺,“广州梅艳芳”汤莉,“广州苏芮”张燕妮、“广州罗文”的李华勇、“广州刘文正”的吕念祖以及“广州邓丽君”的刘欣如等,模仿歌手们每晚轮番登场,深受观众追捧。


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这一批翻唱歌手通过模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为广州的音乐茶座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的音乐茶座不仅孕育了初代的广州音乐人,也见证了广州音乐行业的蓬勃发展。

1985年12月10至19日,广州市文化记者联谊会等举办了“红棉杯85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这时在翻唱中的音乐人也开始走上了自我表达的路。

那时词曲作者的地位比歌手高,陈小奇、李海鹰、解承强、毕晓世等音乐创作人走上了长达几十年的音乐创作之路,我们看他们的代表作至今仍传唱:

陈小奇:《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心雨》《相信你总会被我感动》

毕晓世:《轻轻地告诉你》《山沟沟》《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李海鹰《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爱如空气》

解承强:《信天游》《一个真实的故事》《为我们今天喝彩》

广州音乐茶座的各支轻音乐队、各大歌舞团都在比赛中绽放光彩。

从翻唱到原创,从传统到现代,音乐茶座就是广州音乐的化学反应池,为广州乃至全国的音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音乐总是伴随着一个时代的心灵而生。广交会孕育了音乐茶座,音乐茶座孕育了新兴乐队、翻唱歌手,再到90年代诞生的原创甜歌。

音乐茶座如今已几乎消逝,或许有老者会感叹,岁月偷走好多的梦,年轻的人们在旧唱片店的橱窗或音响时,才可能有一瞥的偶遇。

今天,与非门、五条人、守麦、九连真人、沼泽乐队、小雨乐队等新一代的广州原创音乐人仍活跃在广州这片土地,从收音机,到音乐茶座,再到打口碟,沿着将近半个世纪的脉络,广州的歌声在无序中,从未停止过自由生长。

参考资料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广州摩登:茶座与歌舞厅的流行音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