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远视储备与近视的关系,如何科学预防儿童近视?
专家解读:远视储备与近视的关系,如何科学预防儿童近视?
“远视储备与近视”
很多家长带孩子检查视力时,会关注孩子的远视储备,认为孩子有远视储备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近视了?
一、正视化过程
小孩子其实都是远视眼。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生理性的远视状态,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眼球比成年人小,眼轴也较短。随着眼球生长发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孩子的远视度数会逐渐减少,直到10岁左右时,眼球大小基本定型,眼轴长度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这时生理性的远视基本消失,变成正视,称为“正视化过程”。
与屈光状态一样,儿童的视力也处于动态发育过程,视力发育随年龄而提升。
不同年龄段儿童正常视力的参考值为:3周岁为0.5;4周岁为0.6-0.8;5周岁及以上为0.7-1.0。如果视力低于正常值,不代表肯定有问题,要结合双眼情况和屈光状态等因素而定。
我们已经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才逐渐趋于正视。在这个正视化的过程中,远视储备会逐渐被消耗,如果消耗过快或明显低于正常值,那么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眼的调节能力强,视力正常很容易将眼球的改变掩盖,造成“正常”的假象。通过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检查,可以得知孩子的准确屈光度数,评价孩子的屈光状态是否正常。
二、有远视储备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近视了呢?
有远视储备的情况下是没有近视的。远视储备全部消耗完,孩子才会近视。也就是说,生理性的远视不会和近视同时出现。但远视值如果过高也是不健康的信号,明显超过正常值的远视,属于屈光异常,可能引起弱视和斜视等问题。
想知道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建议带孩子到眼科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规范检查。第一次查远视储备时,推荐用睫状肌麻痹即散瞳验光来明确真实度数,了解“远视储备银行”底数。
远视储备不够,有办法提高远视储备么?
很遗憾,远视储备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主要与遗传和眼睛屈光成分相关。
当然,在2~3岁以后,孩子开始接触各类电子产品,接受学前教育,近距离用眼时间明显增加,远视储备量的变化会受到用眼习惯等环境因素影响。
远视储备就像给每个孩子的一个存折,里面有一笔钱,钱就代表远视储备的量。但这个数值因人而异,并且没办法给里面加存款,随着时间推移,钱还会慢慢消耗。等消耗完了,余额则为0,如果还继续消耗,就变成负值,也就是近视了。
因此,远视储备一般不能增加,也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来增加,家长能做的是尽量减缓“远视储备”的消耗速度。
如何防止远视储备的过度消耗呢?
1、坚持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每天2小时以上或每周10小时以上在自然光照下的户外活动,是最有效的近视预防手段。即使父母双方都近视,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仍然有保护作用。已经发生近视的孩子,每天坚持户外活动,近视的加深速度也能延缓。
2、保持合理的用眼习惯。尽量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减少看电子产品的时长;孩子的书桌可以安排在靠窗位置,室内有足够的光照强度,建议每用眼20分钟,让孩子远眺一会。
3、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会增加孩子近视的发生风险。
4、定期检查视力。家长要有为孩子定期检查的意识,一旦发现近视苗头,早发现、早控制。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星晨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