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正确“摸鱼”,升职加薪也不是不行
学会正确“摸鱼”,升职加薪也不是不行
在职场中,"摸鱼"通常被视为消极行为,但最新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复杂动机。适度的"摸鱼"不仅可能对工作效率和团队表现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还可能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
一、摸鱼——职场中的时间偷窃
什么是时间偷窃(time theft)呢?说简单点,就是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做些和工作无关的事,结果还拿到了工资。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偷懒的味道?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未经授权的休息:偷摸跑去茶水间"喝杯咖啡",或者去洗手间"带薪休假"20分钟。
- 虚报工时:上报比实际工作时间更长的工时,或者在"请假"时多留个空白的加班工时。
- 故意拖慢工作进度:本来可以提前完成的任务,为了避免被领导临时加活,干脆就慢慢做。
- 过度社交:午休时,与同事聊起了八卦,半小时变成一小时。
- 做非工作事务:在工位上刷刷朋友圈,追追剧。
这些行为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组织生产力下降,但研究表明,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二、时间偷窃的动机:不止自私和懒惰
虽然很多人把时间偷窃看作是"自私"和"懒"的表现,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有时甚至是为了提高效率、帮助自己或他人。该研究把这些动机分为三大类:
- 自我导向: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适当的休息或放松能让员工恢复精力,提高后续工作效率。其实就是:在疲惫时偷偷"摸鱼",重新充电。
- 工作导向:通过短暂的社交或个人事务处理,员工可以在精神上得到释放,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
- 他人导向:有时候,员工"摸鱼"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或处理家庭紧急事务(如家庭成员生病等)。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可能有助于减少倦怠感和工作家庭角色冲突。
三、"摸鱼"的潜在积极影响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研究表明,适当的"摸鱼"行为实际上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例如,短暂的放松或社交能帮助员工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从而更专注地投入后续的工作任务。而且,在团队氛围良好的情况下,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和"适当偷闲"还能激发团队整体的生产力。
四、如何科学管理"摸鱼"?
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不应仅仅将"摸鱼"视为反生产行为,应认识到该行为背后的动机,在注重效率和产出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合理管理"摸鱼"行为是提升团队效率的一项技能。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团队找到平衡:
- 合理分配工作与休息时间:在高需求的工作环境下,提供足够的支持资源,帮助员工恢复精力。
- 鼓励积极的工作塑造(job crafting):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寻找创新和挑战,主动调整工作内容,让他们在适度放松中提高效率。
- 营造健康的团队文化:创造一个支持性强、氛围轻松的团队环境,让员工在"摸鱼"时感到被理解,而不是被一味地抨击。
结语
时间偷窃并不是职场的"罪恶行为",它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动机。适当的"摸鱼"能有效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打工人,也许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偷得其时",休息一下再冲刺。而作为管理者,理解员工摸鱼背后的动机,能够更好地平衡组织效率与员工的福祉,从而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公司带来更高的收益。
希望大家能从今天的分享中获得启发,重新审视工作中的"摸鱼"行为,并思考如何通过管理方式的更新,提升组织效能和员工幸福感。
参考文献:
Hu, B., Lu, D., Meng, L., & Zhang, Y. (2025). When time theft promotes performance: Measu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ime theft motiv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10(2), 256-281. https://doi.org/10.1037/apl00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