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知遇之恩:诸葛亮与谯周的北伐之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知遇之恩:诸葛亮与谯周的北伐之争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lishiqiwen.com/article/14692.html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多次北伐魏国。在北伐过程中,他与大臣谯周之间发生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这段故事也成为了成语"知遇之恩"的典故出处。

据《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至一百零三回记载,诸葛亮在经过三年的军粮储备和军备完善后,再次向后主刘禅上奏请求北伐。诸葛亮在奏章中表示:"臣今存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

然而,诸葛亮的北伐计划遭到了大臣谯周的反对。谯周以天象和灾异为由,建议诸葛亮谨慎行事。诸葛亮则坚定地表示:"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随后,诸葛亮在昭烈庙设太牢祭,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小说中,谯周的形象并不正面,尤其是在蜀汉灭亡时力劝后主投降,被后人称为"偷生腐儒"。然而,历史上的谯周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儒,与诸葛亮关系密切。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任丞相期间,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诸葛亮病逝时,谯周甚至违抗后主禁令,亲自前往汉中奔丧。

这位谯老夫子还有一个神奇的预言故事。蜀汉灭亡后,他滞留汉中。当文立前来探望时,谯周写下"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八个字,预言司马氏将在八月有人病逝。结果,曹魏帝国的控制者司马昭果然在八月病逝。

这个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蜀汉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深厚情感。"知遇之恩"这个成语,正是源于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报答,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对知遇之恩的重视和回报。

本文原文来自lishiqiwen.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