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障碍儿童给大人的一封信
读写障碍儿童给大人的一封信
今年,因为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读写障碍这种学习障碍。有些人把它浪漫化成“聪明人才会得的病”,再浪漫化的描述,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和家庭都因此承受不少打击,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年段的孩子。
很高兴魔法象译介了这一本以读写障碍为主题的绘本。
作者: [美] 派翠西亚·波拉蔻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ank You, Mr. Falker 译者: 周英 出版年: 2019-9
这是一本半自传体的绘本,故事的主人公特丽莎的原型就是作者派翠西亚·波拉蔻,她在小时候曾经深受读写障碍的困扰,她的求学经历十分不顺,直到在福柯老师的帮助下,她才逐步克服了读写障碍。
这是一本非常真诚的绘本,真诚在于它还原了一个被读写障碍困扰的孩子的心路历程。
发现障碍
特丽莎在上小学之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她喜欢玩,也喜欢阅读,喜欢听故事,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她讲故事,但是特丽莎似乎一直都学不会独立阅读。
在学校里,她也常常遇到困难:
“特丽莎上一年级了。她和别的孩子围坐在一起,捧着他们的第一本书《我们的邻居》,念出每一个音,拼出每一个字。念对了,老师就对他们微笑。
但是特丽莎看到的全是歪歪扭扭的线条,当她试着读出声时,别的孩子都笑了起来。
……
特丽莎开始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觉得自己很笨。”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他们有正常的智力,在八岁左右,便开始会跟人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他们开始觉得自己“笨”,我遇到过孩子在自己的纸上反复写“我很笨”、“我是差生”……无论我们怎么浪漫化这种障碍,都无法拿走读写障碍给他们成长过程中带来的羞耻感和自卑。
障碍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次生心理伤害却是值得担心的。小孩的生活很简单,家庭和学校就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场景,如果在学校中长期得不到认可,不仅不利于他们跟同龄人交际,也容易养成低自尊和易焦虑的特质。
包容的家庭
绘本中的特丽莎很幸运,她有一对包容她的祖父母,书中有这样一组温暖的对话:
特丽莎问:“外婆,你觉得我是不是和别人有点儿……不一样?”
“当然!”外婆说,“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就是生命的奇妙之处。你看那些萤火虫,每一只都很特别。”
外公外婆的安慰和认可,让小特丽莎有了一个喘息的地方,虽然在学校里,她依然被读写障碍困扰着,但是至少她有一个温暖的家。
这让我想起《我不是笨小孩》里面的第三组家庭——若汐的家庭。若汐也是一个敏感的小女孩,因为读写障碍,在学校吃了不少苦头。故事的最后,她和妈妈在田野上玩,不谈学校和考试,其实他们也就是很普通的孩子,有着普通的喜怒哀乐。读写障碍本身是一种发育障碍,也许会相伴一生,也许我们不能逆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有一个接纳他们,看见他们的价值的家庭,十分重要。
突破障碍: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阅读,对于《谢谢你,福柯老师》中的特丽莎依旧不易。在这一年,她失去了外公外婆,妈妈也要带着他们全家一起搬到加州。
在新学校,特丽莎依然过得不好,直到福柯老师的出现。福柯老师像是代替外公外婆来守护特丽莎一样,在发现特丽莎遇到困难以后,没有放弃她,而是几乎每天放学以后,都和教阅读的普莱西老师一起,辅导特丽莎阅读。
此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阅读和写作教育课程的时候,我也认识一些美国的特殊教育老师,他们的工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专门教育有智力障碍的学生,而是在普通学校里为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孩子服务。形式也大多像是绘本中提到的放学以后的额外帮助,除此以外,在考试上也会为这些孩子提供便利,比如容易分心的ADHD学生可以比其他人得到更长的考试时间,读写障碍的学生也可以有更灵活的考核方式。
在美国,根据《残疾人教育法案》(IDEA -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读写障碍属于特殊学习障碍,达到评估要求以后,就可以获得个别化教育计划(IEP-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这个几乎是一人一策的。
如果不符合IDEA的标准,学生依然可以寻求504法案的帮助,保证有读写障碍的学生能在学校里得到帮助。504法案是指美国1973年《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第 504 条,是一项联邦民权法,旨在制止对残障人士的歧视。
504法案对残障的定义比 IDEA 更广泛。它描述残障必须大大限制一项或多项基本生活活动,这可能包括学习、阅读、沟通和思考。所以,有些不符合 IEP 资格的孩子仍然可以获得 504 计划。(该部分资料有部分整合自网络信息)
刚刚提到家庭的接纳,但实际上家庭再接纳,个人始终是要进入社会的,在当下的教育环境,家长和老师承担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很多原本可以通过结构性的改变来分担的工作。
因为要实现教育资源最高效率的利用,当下的教育会把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集中在最有潜质的人身上,985/211,重点中学皆如是。我常常觉得这些孩子是被选择性忽略和放弃的,也是不公平的。
我更喜欢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但是在21世纪,受教育和发挥潜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应该是奢望。
我非常欣赏《我不是笨小孩》中的三组家庭,他们有勇气站在阳光下,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孩子真实存在,他们需要帮助,才是更大的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