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梳理:如何构建并优化AI智算中心?
一文梳理:如何构建并优化AI智算中心?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智算中心的建设已成为推动AI应用落地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将从计算节点选型、集群网络选型、存储、管理、驱动程序、多租户隔离、GPU虚拟化、监控方案以及部署验收和日常维护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构建和优化AI智算中心。
计算节点的选型
计算节点是AI算力中心建设中最昂贵的部分,通常采用HGX H100平台。通过优化CPU选择、RAM配置、Bluefield-3 DPU使用以及网卡数量等,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集群网络的选型
集群网络是仅次于计算节点的第二大成本来源,主要包括后端计算网、前端业务管理和存储网络以及带外管理网络。通过优化网络架构和设备选择,可以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平衡。
计算网络的架构优化
GPU集群计算网需要承载大规模的集合通信,传统的两层胖树网络存在拥塞风险。通过轨道优化架构和合理设置超额订阅率,可以提升网络性能并降低成本。
NVMe 存储
存储系统需要确保高可用性和足够的带宽支持。建议部署至少8台存储服务器,并构建专门的200G无损以太网作为存储网络。
带内管理与带外管理
带内管理负责运行UFM和CPU管理节点,而带外管理则通过IPMI实现对服务器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合理的管理架构可以提升运维效率。
驱动和业务调度程序
为了确保GPU和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如CUDA驱动、MLNX_OFED等。同时,选择合适的业务调度程序可以简化集群管理。
多租户隔离与GPU虚拟化
在AI算力租赁场景中,通常采用pGPU直通方式实现GPU资源的隔离和共享。通过合理的虚拟化策略,可以提高GPU资源的利用率。
监控方案
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对于保障AI算力中心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Prometheus + Grafana等工具,可以实现对GPU温度、电源使用情况以及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控。
部署验收和日常维护
AI算力中心的验收测试应持续至少3-4周,以确保排除早期失效期可能出现的硬件故障。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处理收发器抖动、GPU掉线等问题,必要时可联系厂商技术支持。
本文内容详尽,提供了具体的硬件配置、成本优化建议和技术细节,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适合对AI算力中心建设感兴趣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