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5D/3D封装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与先进封装清洗介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5D/3D封装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与先进封装清洗介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unibright.com.cn/industry/1435.html

随着AI、HPC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芯片性能和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2.5D/3D封装技术作为突破传统SoC瓶颈的关键技术,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本文将深入分析2.5D/3D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技术对比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2.5D/3D封装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 高密度集成与异构计算驱动

2.5D/3D封装通过中介层(硅、玻璃或有机材料)和垂直互连(TSV/TGV)实现多芯片异构集成,解决了传统SoC在性能、功耗和面积上的瓶颈。随着AI、HPC、自动驾驶等领域对算力需求激增,2.5D/3D技术成为突破“存储墙”和“面积墙”的核心方案。

应用场景包括HBM存储堆叠、GPU与CPU的异构集成、Chiplet芯粒互联等。例如,英伟达H100 GPU采用台积电CoWoS封装,三星I-Cube实现逻辑芯片与HBM的高带宽互联。

2. 技术路径向混合键合与材料创新演进

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取代传统微凸点,实现更小间距(<10μm)的垂直互连,提升带宽和能效。台积电SoIC技术已实现3D堆叠的量产,英特尔Foveros Direct采用类似方案。

中介层材料呈现多元化趋势:硅中介层(CoWoS)主导高性能场景,玻璃基板(如英特尔测试方案)因热膨胀系数可调和低成本潜力成为新方向,有机中介层(低成本但特征尺寸受限)则适用于中端市场。

3. 与Chiplet技术的深度融合

2.5D/3D封装是Chiplet落地的关键载体,支持不同工艺节点的芯粒异构集成。例如,AMD的EPYC处理器通过3D封装整合计算芯粒与缓存。

标准化进程方面,UCIe联盟推动芯粒互联接口统一,加速生态构建。

4. 散热与可靠性挑战推动工艺升级

高密度堆叠导致热密度激增,需要新型散热材料(如碳化硅散热片)和液冷方案。同时,TSV填充、应力控制等工艺要求提升,推动设备与材料创新(如飞凯材料的临时键合胶和ULA锡球)。

5. 产业链协同与产能扩张

台积电将CoWoS产能外包给封测厂(如日月光),缓解AI芯片供需缺口;国内通过政策扶持(如“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材料、设备和封测协同突破。

二、国内外技术对比

国外技术现状

技术领先者包括:

  • 台积电:CoWoS(2.5D)和SoIC(3D)技术垄断高端市场,2024年CoWoS营收预计70亿美元,支撑英伟达A100/H100等AI芯片。
  • 英特尔:EMIB(2.5D桥接)和Foveros 3D堆叠技术,2023年推出玻璃基板封装测试方案。
  • 三星:I-Cube(2.5D)和X-Cube(3D),HBM与逻辑芯片集成能力突出。

优势领域包括高密度互连(台积电CoWoS-S支持4x光罩面积)、混合键合量产能力、成熟生态(UCIe联盟)。

国内技术进展

封测企业取得突破:

  • 长电科技:XDFOI 2.5D封装技术,已用于4nm Chiplet芯片。
  • 通富微电:7nm/5nm Chiplet方案量产,是AMD最大封测供应商。
  • 甬矽电子:Bumping+FC+FT一站式平台,2.5D微凸块专利获批。

材料与设备方面,飞凯材料的临时键合胶、光刻胶、ULA锡球(50μm)填补国产空白,适配2.5D/3D封装。国家大基金三期聚焦先进封装,推动产业链本土化。

差距与挑战

  1. 技术代差:国内3D封装以中低密度为主,混合键合尚未量产;国际已实现10μm以下间距的3D集成(如台积电SoIC)。
  2. 市场份额:全球先进封装市场CR6超70%(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主导),中国先进封装营收占比仅25%(全球41%)。
  3. 生态短板:EDA工具、测试设备依赖进口,玻璃基板等新材料生态未成熟。

总结

2.5D/3D封装技术正向更高密度、更低成本、更优热管理方向迭代,国内外差距主要体现在高端工艺和生态整合。国内需加速材料/设备突破(如混合键合设备)、加强产业链协同(如晶圆厂与封测厂合作),以在AI芯片竞争中缩小差距。

本文原文来自UNIBRIGHT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