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0元领手机”变高额分期,中国移动营销活动引争议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3: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0元领手机”变高额分期,中国移动营销活动引争议

近日,中国移动推出的“0元领手机”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多位消费者反映,该活动存在诱导消费、隐瞒分期付款事实等问题,导致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高额贷款,甚至影响个人征信。

案例曝光:免费手机背后的“套路”

湖南用户刘先生的父亲近期接到了中国移动业务员的电话,声称可以免费领取手机并升级家庭宽带。业务员明确表示,手机免费送,且不需要改变现有套餐。老人在多次确认后同意参与活动。然而,当他领取手机后发现,原本每月139元的套餐已被更换为199元的套餐,并且被办理了36个月分期付款实名制购买手机的业务。业务员并未告知老人合约的具体条款,包括提前取消需要支付违约金等重要信息。

广西的另一位用户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她的母亲在营业厅办理手机卡时,被业务员告知可以免费领取手机。在业务员的诱导下,她签订了三年的贷款合约,一台价值1000元左右的手机,共需还款1500元。当她试图退订时,营业员表示合约已签订且有录音为证,无法取消。

更严重的是,有些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了贷款,最终导致逾期并影响了个人征信。一位用户反馈称,自己在2020年办理中国移动手机卡时,业务员以免费领礼品的名义,私自为其办理了贷款。直到最近,网贷公司联系他称有贷款逾期未还,此事至今未能解决。

律师解读:侵犯消费者权益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中国移动的上述行为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而企业不得以虚假宣传或隐瞒重要信息的方式误导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贷款合同,甚至影响到个人征信,这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业绩压力下的“营销创新”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移动采取此类营销策略的背后,是其面临的业绩压力。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营收2447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其他业务收入更是同比下滑7.0%。虽然中国移动的营收和净利绝对值均大幅领先,但在同比增长方面,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增幅高于中国移动。例如,在营收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实现3.0%与2.9%的同比增速,而中国移动仅为2.0%;在净利润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实现了10.3%与8.1%的同比增速,而中国移动为5.1%。

此外,中国移动的移动ARPU值(平均每个用户贡献的通信业务收入)从51.0元/户/月下降至49.5元/户/月,个人移动业务表现不佳。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用户,而“0元领手机”活动正是其中一种尝试。

维权建议:多方渠道可求助

面对此类营销陷阱,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罗春雷律师建议,消费者可以尽快联系中国移动客服或营业厅,要求解释合同条款,申请解除贷款合约,并退还相关费用。同时,也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如果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问题,可通过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消费者可以主张合同因重大误解或欺诈而无效。

呼吁与展望

业内人士呼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电信运营商营销活动的监管,严查诱导消费和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对于“免费”、“优惠”等营销话术保持理性判断,避免陷入类似陷阱。电信运营商应摒弃短视的营销策略,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赢得用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