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旦大学AI大模型引领科研新潮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18: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大学AI大模型引领科研新潮流

近日,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一系列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包括PI@Climate气候科学大语言模型和女娲-生命流体大模型。这些大模型在气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组研究等多个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展示了AI在科学研究中的强大应用潜力。

01

PI@Climate:中国首个气候科学大语言模型

PI@Climate模型由复旦大学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上海创智学院合作开发,旨在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气候谈判和政策分析提供全面的知识支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之际,研究团队共同推出了Planet Intelligence @Climate(PI @ Climate)大语言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超过2600亿词汇量的气候变化领域知识,是目前已知气候变化大模型中最多的。为加强对专业领域的知识理解能力,团队邀请国家级气候变化专业科研机构、顶尖高校的100多名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参与研究,从超过4万条的问答对中筛选出近2万对高质量的问答对,来加强专业知识的监督对于模型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气候变化这一高度跨学科的领域中,模型专业能力的评测工作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团队在这一难题上也取得显著突破。“我们跨越46个学科领域,构建了约7740道气候评测问题的数据集,填补了当前气候领域大模型评测数据集的空白。”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智院理事长吴力波解释道。

未来,国际气候治理、气候投融资领域、能源电力系统低碳技术发展领域都是该模型的重要使用场景。为让模型更好理解使用者的问题,团队构建了智能体,通过思维链训练提升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模仿人类在针对气候变科学问题时思考的过程。据悉,PI@Climate评测链接已得到中国气候代表团的专家们的试用,对方反馈“很专业”。

02

女娲-生命流体大模型:疾病机制研究的新利器

女娲-生命流体大模型在脑动脉血液流动等疾病机制研究中表现出色。该模型能够模拟人体内流体的运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血液、淋巴液等流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突破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03

复旦大学:AI科研领域的佼佼者

复旦大学在AI科研领域持续领跑。2023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其中多项成果与AI密切相关。例如,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发布的MOSS通用可信人工智能模型,不仅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还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开源大模型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指出:“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AI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工具,还提升了科研的速度、广度、深度和精度。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AI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增强对材料体系全局的理解,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目标更加明确。

04

未来展望:AI赋能科研的新篇章

面对AI带来的科研变革,专家们普遍认为,不仅要注重解决具体科学问题,还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林峰强调:“AI能带来系统全面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研发的突破,因此要加速建设好基础设施,为科学研究、产业落地提供最广阔的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则从化工行业角度展望了AI的应用前景:“虽然构建这样的行业大模型非常困难,但这一变革将加快新技术开发和现有工艺运维优化,实现化工行业智能化转型。”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科学研究将更加智能化、系统化。AI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们突破传统研究的局限,还能够加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