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乘机全攻略:风险、建议与实用指南
心血管疾病患者乘机全攻略:风险、建议与实用指南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乘机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飞行中的低氧环境和气压变化可能加重病情。根据《自然·心脏病学评述》杂志的研究,过去两周内发生心梗、未控制的心绞痛等情况的患者都不建议坐飞机。航空公司也有相关规定,以确保旅客的安全。如果你或家人有心血管疾病,乘机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意见,确保旅途平安。
心血管疾病患者乘机的风险因素
飞机的正常飞行高度介于6500米(2万2000英尺)和1万3500米(4万4000英尺)。在此高度间,空气中的氧气比海平面稀薄许多,理论上来说,氧气稀薄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脏病发作过的病人,以及心衰、心律失常患者可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是,根据所有发布的资料和试验显示,高空的氧气稀薄并未对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国际航空业界要求机舱应该充压到相当于2438米高度的氧气浓度。在此气压下,机舱内氧气浓度为海平面的75%,对于一般心肌缺血病人不会产生影响。平时已经得到有效药物控制的冠心病人是可以安全飞行的。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如果医生已经用药物把病情很好地稳定下来,患者一般可以耐受一小时左右的航程。中度心衰患者则可以飞行7小时。
虽然乘坐民航客机时呼吸机舱内氧气浓度较低的空气,血液中氧气会相应减少,但是并没有证据显示这样会对人体循环系统造成任何不良后果,例如,使原有心肌缺血、心梗、心衰和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恶化。一般来讲,短程(小于12小时)比长时间飞行更安全。实际上,所有乘客在乘机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些身体及精神上的负荷。很多乘客对飞机起飞、降落或者飞机遇气流颠簸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机场的安检措施严格,须要提前到达,乘客常常拖拉行李,匆忙赶路,唯恐错失航班,这种情况极易引发心肌缺血症状。外加缺乏睡眠,时差变动,生物钟紊乱,吃药不及时抑或飞机延误都可能对心脏造成负面影响。
医学建议和专家意见
根据新加坡心脏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心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陈淮沁教授的建议,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患者在乘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心梗病人:心梗病人可以分为超低危、低危和高危组。超低危组病人(年龄低于65岁,首次心梗,接受过血管扩张术治疗,无并发症,心肌功能良好)可在发病三天后飞行;低危者(心肌功能轻度减低,无心衰症状,无发作性心肌缺血或心律不齐)则需等待10天;高危患者(心肌功能重度损坏,有明显心衰症状)须先接受治疗,视情况而定。
心衰患者:急性心衰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在6周后飞行。慢性心衰患者如果长期服药且病情稳定,可以安心飞行,但要注意如果感觉气短不适,应该寻求机场救助服务,必要时在机舱内使用氧气袋治疗。
接受冠脉造影的病人:如果没有并发症,术后第二天即可飞行,尤其是从手腕动脉穿刺的病人,其出血风险远比从大腿动脉穿刺者低。
置入起搏器或自动除颤器的病人:如无并发症,两天后就可飞行。但需要注意,金属探测器发出的电磁波可能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功能。假如病人快速通过探测器,一般无大碍。如果是安检人员用手提探测器检查,病人应该提醒尽量缩短探测时间,避免反复扫描。
进行绕道手术的患者:术后10天才能飞行。由于前胸的手术伤口在术后6星期还会隐隐作痛,所以,旅行时需要他人帮助搬运行李。
航空公司的相关规定
不同航空公司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乘机有不同的规定:
东航:超过80岁老年人乘坐飞机出行,需要有成年人陪同。同时还需要前往三甲医院内出具一份健康证明,也应该提供一份诊断证明书。
海航:如果老年人没有任何的心血管疾病,身体处于健康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按照正常的手续去办理登机。如果80岁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就需要提供医院出具的证明,否则乘坐飞机期间有出现意外,航空公司不会承担任何的责任。
南航:老年人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自由上下飞机,也就不需要出具任何的证明,直接乘坐飞机出行即可。但需要注意如果老年在乘坐飞机期间,由于健康原因从而出现意外,航空公司不会承担责任。
国航:对乘客乘坐飞机的年龄没有限制,但为了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最好提供96小时以内出具的健康证明。否则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航空公司不会承担任何的责任。
实用出行建议
咨询医生意见:在计划乘机前,务必咨询主治医生,评估当前病情是否适合飞行。
携带充足药物:确保携带足够的药物,并随身携带以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
注意身体状况:在飞行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寻求帮助。
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飞行时间和行程。
准备健康证明:根据航空公司要求,提前准备有效的健康证明和诊断证明书。
特殊人群关注
对于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乘机时需要特别注意:
老年人:80岁以上老年人乘机,需要有成年人陪同,并提供近期的健康证明。
孕妇:孕妇乘机需要提供医生出具的适宜乘机证明,部分航空公司对孕周有限制。
心血管疾病患者乘机需要充分准备和谨慎对待。通过遵循医学建议、了解航空公司规定并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确保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