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养老金改革:如何破解人口老龄化挑战?
专家热议养老金改革:如何破解人口老龄化挑战?
截至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15.4%,中国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挑战,养老金制度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多位经济学家和社保专家就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投资运营机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家观点:改革方向与措施
作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真正“立”起来了。个人养老金制度进一步“扩围”,体现了国家对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视,凸显了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性。这次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在《意见》的基础上,《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支持政策,包括扩大实施范围、优化产品供给、完善领取条件和办法等,为政策的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
国际经验:多元化投资与全球配置
全球许多国家采用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包括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计划。美国通过多元化投资和全球资产配置实现稳健收益,日本通过增加海外资产和权益类资产配置应对低利率,欧洲则通过全球分散化投资实现高胜率和低风险。文章强调了合理资产配置对提高养老金投资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改革面临的挑战
延迟退休讨论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大的动作,我认为肯定是有很大阻力的。按原来的规定,国家公职人员中女干部统一到了55岁就要退休,新政策规定处、副处级以上女干部,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可以延迟到60周岁,但是男性干部60岁退休没有改变。所以新政策变化影响到的人群很小。
未来展望:构建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专家们普遍认为,养老金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民众的接受程度。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制度的可持续性,又要兼顾社会公平和民众的切身利益。通过不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回报,以及稳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为实现全民老有所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