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日到节庆:广西三月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从节日到节庆:广西三月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西三月三节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广西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将三月三打造成为"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让当代节庆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月11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等村寨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与四方游客欢庆广西三月三。 潘志祥 潘勇干/摄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三月三"是广西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广西,"三月三"的节日文化传统通过五色糯米饭、对歌和祭祖等形式来表达。
节日物质生活层面:壮族等群众家家户户都有做五色糯米饭的节日饮食传统,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五色糯米饭不仅色彩斑斓,味道香醇,还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节日社会生活层面:赶歌圩既是壮族社会以家庭为主的内聚性节日,又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歌舞节日。壮族在这一天赶歌圩,举行隆重的歌会,为青年人提供对歌、谈情说爱的机会。
节日精神生活方面:伴随着民俗信仰、节日传说、节日娱乐等精神传统,其祭祖仪式也是壮族民众精神生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多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坟扫墓,通过宗族集聚拜祭方式既可教育青年子女认祖归宗,不忘亲情,也可以增强家族的向心力和团结。
当代节庆文化的创新
自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逐步从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囊括了民俗文化、群众体育、八桂旅游、文旅推广、民族团结等诸多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全民共享节庆文化品牌。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2024年,"广西三月三"节庆文化活动通过"桂风壮韵浓""民族体育炫""相约游广西""e网喜乐购""和谐在八桂"五大版块共25个大类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参与。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广西素有"歌海"之称,2023年,广西倾力打造全国首档大型新民歌实景创演秀《新民歌大会》,节目以融媒体短视频加音乐综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媒介融合形式,通过时空的融合与再造,探索出了民歌创新和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民族文化自信的展现
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三姐"作为广西文化的代表形象,以彩调剧和电影为载体,刻画了"刘三姐""阿牛哥"们在艰难困顿的境遇下,仍然保持着"心想唱歌就唱歌"的天性,曾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国家。
文化自信根植于广西传统文化基因。2023年,来自广西的"科目三",将一股文化风潮从网络卷入现实,从地方刮向全球,一跃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样本。
文化自信根植于节日文化传统创新。"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崇尚"以歌会友"的广西人民用民族的热情和嗓音,把这片热土打造成"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成为广西节日文化的鲜明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