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冬至特辑:北京的饺子香与金光穿洞
2025冬至特辑:北京的饺子香与金光穿洞
2025年的冬至即将到来,这个冬至格外特别——它是128年来最早的一次,农历阳历日期罕见同步。冬至不仅是自然界的转折点,也是北京人生活中的重要节日,承载着团圆与希望的美好寓意。
冬至: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古代,冬至被视为新年的开始,象征着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周易》中说:“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相互拜访,其隆重程度甚至超过春节。
祭天祭祖:感恩与孝道的传承
在北京,冬至祭天祭祖的传统源远流长。明清两朝,皇帝会在冬至日亲自前往天坛圜丘祭天,以示对天和自然的尊崇。民间则会祭祀祖先,感恩祖德。据《大兴岁时志稿》记载:“十一月冬至日,百官朝贺毕,退祀其先。”这种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至今仍在北京人的生活中延续。
饺子:冬至餐桌上的主角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俗语道出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冻伤耳朵,便用羊肉等驱寒食材包成耳朵形状的饺子,煮给百姓食用。从此,吃饺子成为冬至的重要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和温暖的祈愿。
在北京,冬至包饺子是一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无论是传统的猪肉大葱馅,还是创新的海鲜馅,每一颗饺子都凝聚着家的味道。正如《帝京岁时纪胜》所载:“预日为冬祀祖羹饭之外,以细馅包角儿奉献。”这种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早已融入北京人的血脉。
金光穿洞:颐和园的冬至奇观
冬至在北京还有独特的景观——“金光穿洞”。颐和园十七孔桥在建造时与南回归线的日落点呈垂直状态,每年冬至前后,落日余晖会照亮全部17个桥洞,蔚为壮观。这一自然奇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成为北京冬至的一大亮点。
现代北京的冬至新貌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冬至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在安贞街道,志愿者们会举办“饺子飘香迎冬至”活动,为新就业群体送去热腾腾的饺子,传递冬日的温暖。在三里屯街区,绚丽的夜景布置为市民带来缤纷的冬季夜生活。这些现代元素与传统习俗相得益彰,展现出北京冬至的勃勃生机。
冬至在北京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和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古代的祭祀,还是现代的聚会,冬至都是人们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冬至带来的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