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才华横溢却人品极差的历史人物
范晔:才华横溢却人品极差的历史人物
范晔,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以其《后汉书》名垂青史。这部史学巨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备受史学界推崇,被誉为“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史学家,却有着令人唏嘘的私德问题,其人品之差,令人咋舌。
才华横溢,史学巨著传千古
范晔出身于顺阳范氏,家世显赫,曾祖范汪为东晋安北将军,祖父范宁为豫章太守,父亲范泰为东晋中书侍郎。范晔自幼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善文能书,通晓音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历任彭城王刘义康长史、秘书丞、新蔡太守等职。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得罪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正是这次贬谪,促使他开始撰写《后汉书》。范晔博采众书,结构严谨,文笔优美,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后汉书》不仅在史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其文学成就也备受赞誉,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除了史学成就,范晔还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精通音乐,琵琶弹得很好,还能创作新曲。据记载,宋文帝曾多次暗示范晔为他弹琴,但范晔始终不肯奉旨,足见其性格的傲岸不羁。
人品低劣,私德问题令人咋舌
然而,范晔的私德问题却令人难以恭维。他贪财好色,生活奢靡,对待母亲极其冷漠,甚至在母亲去世时不屑奔丧,葬礼上还唱歌作乐。据记载,范晔的母亲去世后,他不仅未能及时赴丧,好不容易出发了还带着购置来的姬妾。而他的母亲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冬天连被子都没有,范晔却住在豪华的庭堂内,姬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在政治上,范晔反复无常,最终因谋反而死。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贬为江州刺史。孔熙先等人密谋反叛,更立刘义康为帝。范晔因贪图钱财和权力,最终参与了谋反。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等人被捕,最终被处决,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训:“说人是非者,必为是非人。”范晔在《后汉书》中评判他人,却未能约束自己,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这不禁让人深思:才华与品德,究竟哪个更重要?一个人,即使在功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如果忽视了个人品德的修养,最终也难逃自食恶果的命运。
范晔的一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才华与品德的辩证关系。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就,不仅在于外在的功业,更在于内心的修养。唯有德才兼备,方能长存于世,为后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