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声到绩效:领导者必备的三种对话技巧
从心声到绩效:领导者必备的三种对话技巧
沟通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沟通,领导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团队。
管理者们往往沉浸于发现下属的不足,通过改善他们的行为而发挥领导力,但结果常常不理想。本文提供了一个视角,帮助管理者通过“领导力对话”,鼓励下属表达心声,为他们清除路障,并激发他们的独特潜能,从而使组织有机会收获超乎想象的价值回报。
领导与员工的对话质量决定团队效率
人们常说:“婚姻是一场长期对话,所以在选择伴侣时,一定要喜欢和他/她交谈。”事实上,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可以被看作一系列健康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越有意义、越坦诚、越能增进信任感,这种关系就越有价值。
正如领导力专家罗伯特·J.安德森和威廉姆·A.亚当斯所说:“领导力其实(也)是一门语言艺术。”
领导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别人对话,会议、电话、邮件、战略沟通等,在各种对话中的表现决定了一个领导是否有效率。领导谈话水平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效率,进而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才智,最终决定了公司的经营情况……对话质量和团队关系与成效直接相关。
所以,如果领导力真的是一场持续不断地长期对话,那么,不妨思考一下我们与同事之间的对话是怎样的,我们必将有所收获。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在对话中慷慨吗?我真诚吗?我的谈话对别人有帮助吗?我能够鼓励他们变得更出色,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吗?换而言之,同事们能否感受到我的关心呢?反之,我是不是很少和同事对话?在谈话中我是不是太敷衍了事了?我是不是没有投入情感?我是不是总是只关心手头的工作?更糟糕的是,我在谈话中是否尖酸刻薄,只会批评别人?是否会让同事感到害怕与沮丧?”
下表选取了职场中一些典型的对话,想一想这些话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想想你自己的经历,是不是有时候你说的话不经意间表达出了别的意思,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呢?
▲职场中的典型对话
回想一下你自己和同事的沟通过程,和下属交谈时,你表现出对团队、组织和自己抱有怎样的思维模式,它最终对团队或企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现在,仔细想想你遇到过的优秀领导,他们的谈话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员工也不了解团队和公司的目标吗?他们也不了解自己的天赋和自己的角色吗?他们也不愿意为公司和团队作出贡献吗?
成功的领导、教练和导师都很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帮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赋,激发他们的热情,使其愿意为团队或公司做出贡献,他们的领导力对话会影响员工的思想、精神和心灵,甚至会对员工忠诚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根据《盖洛普商业杂志》的报道,“员工是否忠诚, 70%以上取决于管理层,”有趣的是“持续沟通会增加员工的忠诚度” 。“尤其是那些每天都与领导互动(不管是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还是线上沟通)的员工,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最高”。“员工最基本的要求是了解公司的目标,这对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优秀的领导不会只告诉员工该完成什么工作,他们经常和员工沟通,探讨工作职责和工作进度。这些沟通至关重要,不能等到一年一次的年度绩效评估时才做”。
高效对话的三个技巧
根据已有研究与实际经验,我们可以把领导对话中最重要的元素总结为:
● 心声:个人价值或贡献
● 绩效:在实现关键目标时的表现
● 清除障碍:为他人成长提供帮助
▲对话中的三个要素
心声对话:肯定团队中每个人的价值与潜力。在这样的对话中,员工能够发现自己独特的天赋、激情和价值,同时,他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心声与工作和事业联系起来。所以,心声对话就是发现每个人独特的天赋,找出个人所做贡献的过程。
绩效对话:这样的谈话可以明确每个人的目标、角色和责任。员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雇员,而是值得信赖的伙伴、同事和队友,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这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团队都至关重要。
清除障碍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领导者的角色从监督者变成了领导者、教练和导师,他们为员工赋能、清除障碍、给予员工指导和教练式辅导,并不断调整方向,帮助员工成功。
这些对话技巧高度概括了优秀领导者的精髓,心声对话能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找出自己能够做出的贡献。绩效对话明确了员工的工作目标,并肯定其成绩,而清除障碍对话则能让员工和领导找到办法,排除万难,不断推进工作,最终取得成功。
事实上,与员工的对话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三类对话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随时都可以和员工交流,和员工建立联系。与员工谈话可长可短,可以很正式,也可以很随意。不过,只要按照这本书提供的框架来做,作为领导,你就不会浪费和员工相处的每一个宝贵瞬间,你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提高其工作能力,为他们扫清工作中的障碍。
这些谈话可能成为人们生命的转折点,他们的生活可能因为目标而改变。通过对话,人们学会了如何树立重要的目标,如何努力来实现目标。员工们知道,领导随时会帮助自己,所以他们一直充满着希望。这样一来,每个员工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整个团队齐心协力,为了成功共同奋斗。他们不但能够和同事分享成功的喜悦,还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这些对话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公司和团队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些对话还可以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互助互爱的关系,这一点同样重要,如果对话的双方没有建立起这种关系,那就说明对话根本没有起到作用。
杰出的领导者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关怀
成功的领导者懂得关心员工,善于帮助员工释放天赋,激发他们的热情和能量,让他们愿意为了团队,为了公司而努力。相反,不成功的领导者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高自己的声望,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关心的究竟是谁,是自己还是别人?”
想想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导者会给员工带来怎样的影响吧!我们可以从团队士气、融入感和生产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
杰出的领导者根本就不关心荣誉最终是不是自己的,他们只想着员工,想方设法向员工表达他们的关爱,他们致力于创造新的机会,面向未来培养人才,将领导力传承下去。他们把自己视作新领导者的培养者,最大限度地与任务完成者共同分享这份声望。
他们的言语之间都折射出这种模式和价值观,他们谈论的是“我们”而不是“我”。他们与每个人分享馅饼和奶油,让所有人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听一听我下面要讲的故事,你就会明白这种关爱会带来什么结果。
19世纪末,美国有一位名叫亨利·福特的企业家。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亨利·福特有一个伟大的梦想:生产一辆几乎每个家庭都买得起的小汽车。他需要找到一个削减成本的办法,而这些削减下来的成本足够买下一匹马或是一辆马车。尽管有很多人嘲笑他的想法,但他并没有放弃。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他来到美国最大的银行——约翰·皮尔庞特·摩根银行申请贷款,但遭到了拒绝。
他心灰意懒,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板托马斯·A.爱迪生。爱迪生看到了福特的天赋,于是说道:“年轻人,这就对了!你已经找到办法了,让汽车的自给系统携带燃料!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吧!” 爱迪生的一席鼓励不仅改变了福特,也改变了这个世界。虽然前两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福特最终还是制造并发布了畅销的A型福特轿车,并把第一辆出厂轿车送给了爱迪生。
爱迪生的关怀与人情味点燃了福特的热情,并帮助他取得了成功。在这段谈话的鼓舞下,福特虽然历经失败,但依然勇敢地追求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关心你,愿意成为你的朋友,花时间与你交谈,鼓励你,教导你,甚至帮你修正自己的错误?
所谓领导,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而是某个关心你,更准确地来说,就是某个愿意花时间陪你,能够发现你身上未被释放的天赋的人,就像鼓励福特的爱迪生那样。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向数千位商务人士中的领导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是你人生中最优秀的领导者?”
绝大多数领导者会立刻给出答案。他们通常会想到那些真正关心他们,能够发现并将他们的价值和潜能清晰准确地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掘的人,那些帮助他们释放了自己天赋的人。
人力资源的价值已成为决定公司价值的首要因素。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标准普尔将一间公司近三分之一的价值归于“无形资产”,即可靠的领导层、质量以及人才。而数十年后的今天,在标准普尔指数覆盖的500家公司中,无形资产占据的市场价值已经高达84%。
印孚瑟斯有限公司创立人之一纳拉亚纳·穆尔蒂曾说过一句让人难忘的话:“那些每天晚上离开公司的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要确保他们第二天还会回来上班。”
投资者对你领导的员工很感兴趣:他们是谁?他们能做些什么?他们的道德水平如何?他们对公司有融入感和热情吗?公司的领导力水平如何?
领导者,尤其是公司领导人,往往沉迷于市场价值中的经济效益,而彻底忽略那些价值的创造者。虚假的自负感很容易让我们变得过于忙碌,而忽略其他人的价值,变得懒惰,并陷入“控制欲”的泥潭,试图操控周围的一切人、事与物,而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有意义地深入交谈,继而错过激发他人天赋与动力的良机。
我们经常会联系一些公司的管理者或是领导人,他们认为自己懂得关心员工,并且员工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关爱。但跟这些人的员工聊过之后, 我们才发现这只是管理层的错觉罢了。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