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过桥米线迎来最严食品安全标准
昆明过桥米线迎来最严食品安全标准
近日,云南省卫健委发布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过桥米线餐饮加工卫生规范》,对昆明过桥米线的餐饮加工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一标准的出台,旨在提升过桥米线的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然而,部分昆明和成都的过桥米线店家对此并不知情,甚至认为该标准对他们影响不大。根据《食品安全法》,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处罚。
过桥米线的食品安全隐患
过桥米线作为云南的特色美食,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然而,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也带来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例如,生里脊肉片、火腿片等生肉制品是过桥米线的主要配料,如果肉源不合格,肉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细菌及病毒等,会导致消费者患上人兽共患传染病或因细菌性食物而中毒。
新标准的具体要求
新标准对过桥米线的餐饮加工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例如,生肉片厚度不得超过2mm,以确保肉片能够快速煮熟,降低寄生虫和细菌存活的可能性。此外,标准还要求使用保温性能好的器皿,保持汤的温度在86℃以上,以有效杀灭致病微生物。
行业反应与挑战
尽管新标准的出台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但部分商家对此并不重视。一些店主表示,他们对新标准并不知情,甚至认为标准与自己无关。这种态度可能会导致企业在未来的检查中面临处罚风险。
未来展望
昆明市正在积极推动米线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例如,昆明市米线行业协会正在制定《米线生产卫生规范标准》《云南米线地方标准》等,以提升米线产品的整体质量。同时,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大力推广预包装米线,要求企业在包装上标明原料、生产日期等信息,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
作为云南省31家“中华老字号”之一的建新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一碗排队118年的过桥米线背后承载着太多故事。每次来这里都能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特别是那个精美的十二小格子,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配料,服务员会耐心地介绍每一样食材,并按照特定顺序放入热腾腾的高汤里,看着都是一种享受😍
昆明过桥米线迎来最严食品安全标准,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这一传统美食的保护。随着标准的逐步落实和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相信昆明过桥米线将以更安全、更优质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继续传承百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