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龙护舍利塔:四川唯一元代古塔,七百年前设计独特抗震
德阳龙护舍利塔:四川唯一元代古塔,七百年前设计独特抗震
孝泉古镇的龙护舍利塔,是四川唯一幸存的元代古塔,历经近七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这座十三层的密檐式砖塔,不仅是孝泉古镇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龙护舍利塔始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陕西棉花商赵文德发愿独修。然而,因水土不服,赵文德仅修建至七层便中止。幸运的是,其弟赵文礼续修六层,最终于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竣工,前后历时十二年。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僧人宝印又为其改置琉璃宝顶,因此也被称为“龙护舍利琉璃宝塔”。
这座砖塔通高34.75米,相当于十层楼的高度,塔身四四方方,白墙灰檐,叠涩出檐共十三级。塔内设有盘旋阶梯,可登至十一层,每层四角悬挂铜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塔顶置琉璃双葫芦塔刹,古朴而厚重,挺拔而壮丽,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龙护舍利塔的建筑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外观上,更在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与宋塔一般从第二层开始逐层递减不同,龙护舍利塔从第七层才开始收分,这与它曲折的建造历史密切相关。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也为研究四川地区古塔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作为四川省现存唯一的元代砖塔,龙护舍利塔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例。2006年,龙护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德阳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龙护舍利塔的保存至今,离不开民众的信仰和敬畏。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龙护舍利塔经受住了强震的考验,周围不少建筑物倒塌,而它却巍然屹立,“墙裂而塔不倒”,这一奇迹让建筑学家惊叹不已。这种坚韧精神,仿佛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象征。
如今,龙护舍利塔静静地矗立在孝泉古镇,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每年绣球花开的时节,延祚禅寺内人流如织,龙护舍利塔依然静静地伫立,不悲不喜,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