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画梅花技法详解:从基础到实践,让你快速掌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6: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画梅花技法详解:从基础到实践,让你快速掌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古训映照了梅花自古以来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与坚韧品格,使其成为无数诗人和画家竞相赞美的对象。梅花不仅是严寒中的一抹生机勃勃的亮色,更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典范。在逆境中,梅花绽放的勇气与决心,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歌颂。正如诗句所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姿容,更在于其内在的坚韧与清雅。

在国画艺术领域,梅花以其独特的韵味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数画家以梅为题材,通过画笔传达对生命之美、品格之高洁与精神之坚韧的深刻感悟。在此传统中,傅继英老师的国画梅花图堪称典范之作。傅教授的作品以火红如血的梅花为核心,布局严谨,生动展现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壮丽景观。

傅继英老师在创作中巧妙地采用了“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浓与淡”的对比技巧,营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画面布局。其笔触间奔放而富有力度,墨色交融,既洋溢着浓烈的激情,又透露出一种幽雅淡逸的韵味。在梅花的枝节上,竞相绽放的花蕾,有的盛开如锦,有的残缺而美,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严寒中顽强突破困境的坚韧神韵与高贵风骨。

每一朵梅花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叙事,它们在凛冽的寒风中翩翩起舞,传递着一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作为国画初学者,如何才能掌握梅花的画法,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呢?下面将详细介绍国画梅花的基本技法和实践步骤。

01

基本技法详解

三线组合法

一幅画,梅花枝干态势,可以用几条线作为基本单位来概括成构图骨架。构图时一条线太孤立,两条线仍然单调,三条线四条线足可以了。这三条线中有一条是主线,在全画中起主导作用,在画面中占的份量较重,位置比较明显,势也比较清楚。第二条是辅线,辅线和主线的走势基本一致,略有角度,以辅助主线的势,但比主线要弱(或短、或细、或淡)。第三条是破线,用它把主线和辅线穿插交织起来。三条线交叉的方法很多,可以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千变万化,全在于灵活运用。

四边出枝法

画梅花,枝干总得从画面的四边进入。四边即上下左右,每一边可在两端出枝,一张画面可有八个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画四个角上或四边正中出枝。

圈梅画法

画圈梅顺序: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须、点蕊头,最后点花蒂。

正面花画法:正面花为五个近似圆形的花瓣构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画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两瓣,一笔勾成一个花瓣,也可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初学时,要画得认真规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马虎潦草,熟练之后,笔墨自如,圈勾自然圆转,生动灵活。五个瓣组成的一朵花,大体上是一个较为规矩的圆形。用淡墨勾圈时,线条可稍粗些,水份较饱和,圈出花朵有滋润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线条要略细而发毛(中锋运笔时略带偏锋)。花朵的大小,最好与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画小,不可因画纸小而缩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时切忌内外皆实,五瓣分离、花瓣过尖过长、无中心等。

花心的处理,不能一朵一朵地个别进行,需在一张画的花朵全部圈点完成后,再统一画花心。梅花花形较小,花心部分可作适当夸张,正面花心,可在五个花瓣中间画一小圆圈,花心须成辐射状,用硬毫中锋剔须,线条要挺劲粗实,“健似虎须”,要长短相间,齐而不乱。切忌剔使用弯曲无力,过于纤细。

点蕊头,最好用秃锋旧笔,中锋垂直点下,圆浑厚实,点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点时要随花须长短,错错落落,才有风致,切忌机械规则。

花心、剔须、点蕊头,无论是勾勒法还是没骨法,皆需用浓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强烈鲜明,富有神彩。

半侧的花:五个花瓣的形态有区别。前面两瓣呈扁圆,后面的两三个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画全。具体着笔时,先画前面两个扁圆瓣,再添加另外的三个瓣,这三个瓣十分机动,富于变化,可表现半侧花的透视程度。花心部分必须随透视变化而变化。即半侧时,花心小圆圈也应该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须只呈半圆辐射。半侧花见其花托,花托呈“丁”点,一般“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托点在瓣与瓣中间。

全侧的花:一般画三瓣即可,中间较大,两侧较小,露出一部分花须、蕊头。因透视角度不同,有些全侧花可不点须蕊。

花蕾:呈圆形,比花朵小,有的紧包未开,画成圆圈即可。初绽的,两三个圆弧交叠便成。先画枝,后画蕾,蕾多生在枝梢。画蕾,用浓墨点托,显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长在枝干后边,只见花萼,不见花心和须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状,称为花萼,共五片,有红、暗红和绿色之分,在花与枝的联接处,以浓墨点垛而成,点一点或五点。侧面多见两三片萼,用笔随意一些,墨点要稍浓重,不宜太细,也不必拘泥于严格的组织结构,力求总体视觉舒服即可。

点梅画法

点梅,就是用笔蘸墨或色,直接点 出花瓣的结构、形态。故称没骨画法。

点墨梅,是用淡墨点 梅花。方法是用秃笔先蘸淡墨,再蘸适量较深的墨,然后按花的正侧偃仰背,以中锋垂直点下。花朵分布有疏有密,点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使之有立体感。花心、花须、蕊头、花蒂,要用浓墨在花瓣将干未干时勾点。最后,在枝条上加苔点。

点绿梅,画法和点墨梅大致相同。用湿笔蘸白粉,笔尖蘸绿,即可点出娇嫩的绿梅。心、须、蕊,蒂等用浓墨勾点。

点红梅,可用朱砂、朱磦、曙红、胭脂等色。用秃笔先调蘸朱砂或朱磦,(含色稍饱和些)再用笔尖蘸胭脂,按花朵姿态和疏密点出,即成红梅。朱砂颜色热烈而沉着,点出的红梅雅致含蓄。朱磦则火红明快,点出的红梅生机盎然,色调热烈。作画时可依不同需求和悬挂场合,采用不同色调。

画红梅,花心部分可用黄粉勾点,但效果不及浓墨勾点理想。

点粉红梅花,秃笔先蘸白粉和曙红或牡丹红,加适量清水调成浅红,然后笔尖蘸较深的曙红或牡丹红,逐瓣点 即成。最后以浓墨勾点花心、加苔点,即成色调鲜艳明快,赏心悦目的画面。

02

实践步骤

圈点结合画梅法

第一步,以较深的墨色,画出第一层次的干和枝。先用侧锋入笔画出曲折的主枝干,留出空白,以便前后枝交错。再以中锋起笔,用藏锋自上而下发旁枝,留出空白填花。注意画面重心和枝条疏密穿插。

第二步,用较淡的墨色,以侧锋入笔,画出第二层次。行笔至上端时,笔锋由侧锋转成中锋发旁枝和细枝。注意断开留白和构图,不宜将上发枝画在画面正中。同时要控制好题款加印章的位置。

第三步,用朱砂或朱磦点花朵。疏密聚散要和枝干协调,画面重心部分花点密些,其他部分稀疏些。密集处以正面花朵为主,枝梢上端以蕾、半开为主。形成第一层次。

第四步,用淡墨勾圈第二层次的花朵。特别要处理好红梅间隙的圈花,不要怕重叠,而要将圈花挤进红梅的某些间隙,从而形成层次和“密不通风”的效果。但要注意整幅画的疏密关系,切不可平均对待。

第五步,勾点花心、花须、蕊、蒂等。红梅用浓墨,圈梅可用胭脂勾点花心。然后在圈花轮廓线周围或下侧,用曙红或牡丹红加水调和成浅红圈染或点染。再以更淡的水红色在花与背景空白处洒布一些色点,使画面花丛与花丛浑为一体,增加层次和气氛。但不宜平均洒布仍须注意整个画面的疏密和虚实关系。至此,已基本完成,可将画面悬挂起来审视一下,不足之处再以点垛调整弥补。最后在适当位置落款盖章,画就完成了。

03

推荐教程书籍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教程书籍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1.《经典全集 正统国画技法入门》: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国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适合零基础的初学者。

2.《小写意花鸟画教程》:这套书由皇甫秉钧著,详细讲解了小写意花鸟画的技法,适合初学者自学。

3.《梅兰竹菊画法解析》:这本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详细介绍了梅兰竹菊的画法,适合初学者参考。

4.《轻松学国画:怎样画梅兰竹菊》:这本书由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

通过学习这些技法和教程,你不仅能掌握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还能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独特的艺术表达。梅花的坚韧精神,不仅体现在其自然属性中,更应成为我们学习和创作的动力。让我们拿起画笔,用心感受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