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打卡: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古街,你去了几个?
成都文化打卡: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古街,你去了几个?
成都,一座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文化地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武侯祠、杜甫草堂和锦里古街。这三处景点不仅代表了三国文化、唐代文学和川西民俗文化的精髓,更是现代人了解成都历史、感受其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武侯祠:三国文化的圣地
武侯祠,作为纪念诸葛亮等蜀汉英雄的圣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圣地。这座始建于公元223年的古建筑群,历经近两千年沧桑,依然保存完好,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
步入武侯祠,葱郁的竹林与翠绿的荷塘带来一丝清凉,与祠内的文物古迹共同守护着这份历史的记忆;文臣武将廊内,28尊栩栩如生的三国时期塑像,更是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再现;刘备塑像高大威严,立于汉昭烈庙中;红墙夹道作为“中有汉家室”的古建筑风格代表,在光与影的交错间,营造出别样的古韵意境。
武侯祠不仅是三国文化的象征,更是成都城市精神的体现。正如来自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的记者Lika Jorjoliani所说:“成都这座城市很美,虽然食物是辣的,但我能够习惯。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三国文化,感觉很新奇,武侯祠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还有很多绿植,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杜甫草堂:唐代文学的瑰宝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青华路38号,浣花溪公园旁,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4日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7月13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7日重新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严武去世,杜甫才离开成都。诗人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形容其位置。
在这4年中,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改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大门额匾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杜甫草堂”四字。杜甫草堂分为大雅堂、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展览区。大雅堂展览大幅壁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以及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苏东坡、李清照、陆游等十二位诗人的雕像。柴门展览区有1997年重建的五开间茅屋故居,室内陈设保留着杜甫时代的样貌;书斋内一张书几,摆放文房四宝, 再现当年杜甫创作伟大诗篇的陈设。茅屋前的石桌和石凳,宛如当年杜甫和朋友吟诗下棋的地方。工部祠展览馆的中文部,陈列着中国从宋代以来历代出版的各种杜甫作品的刻本和铅印本;展览馆的外文部,陈列着杜甫作品的各种文字的翻译本。
锦里古街:川西民俗文化的缩影
锦里古街,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三国历史遗迹和四川民俗文化。古街内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如诸葛井、西蜀第一牌坊等,同时还有丰富的四川特色小吃和民间工艺品。锦里古街的现代元素,如创意市集和主题酒吧,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川剧变脸和皮影戏表演,都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锦里古街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融合了三国历史遗迹和四川民俗文化。古街内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如诸葛井、西蜀第一牌坊等,同时还有丰富的四川特色小吃和民间工艺品。锦里古街的现代元素,如创意市集和主题酒吧,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川剧变脸和皮影戏表演,都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锦里古街的美食荟萃,从传统的小吃如担担面、串串香到现代的创意料理,应有尽有。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四川美食,感受成都的市井生活。此外,锦里古街的夜景也是一大亮点,夜晚的灯光映照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上,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古代。
游玩攻略
- 武侯祠: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重点参观刘备殿、诸葛亮殿和红墙夹道。开放时间为9:00-18:00,门票50元/人。
- 杜甫草堂: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重点参观大雅堂、柴门和工部祠。开放时间为8:00-18:30,门票60元/人。
- 锦里古街: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重点体验古戏台、九品小吃街和民俗表演。全天开放,但商铺营业时间为9:00-22:00。
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和锦里古街,是三国文化、唐代文学和川西民俗文化的完美融合。它们不仅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更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想体验成都慢生活的旅人,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