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企业创新,技能人才薪酬持续增长
政策引领企业创新,技能人才薪酬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薪酬水平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取得高级技能及以上、中级技能、初级技能鉴定证书的技能人才年平均薪酬分别累计增长6.2%、9.6%、7.7%,快于各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这一积极趋势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和企业实践的不断创新,其中,绩效工资二次分配作为重要手段,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策引领: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
为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出,要引导企业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结合技能人才劳动特点设置相应津贴,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同时,鼓励企业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薪酬制,并按规定探索实行股权激励、项目分红或岗位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国务院国资委也通过不断完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为提高技能工人工资待遇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建立工资总额特殊事项清单制度,将企业承担重大专项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纳入清单范围,所需工资总额实行单列管理,不与经济效益挂钩。这些政策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企业的具体实践指明了方向。
企业创新:多样化激励方式激发人才活力
在政策引导下,企业积极探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的具体实施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做法。例如,中石化齐鲁分公司推行宽带薪酬模式,将技能人才的薪酬与技能等级、工作业绩紧密挂钩,实现了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则实行年薪制,对高技能人才给予固定年薪,并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奖金,充分体现了对技能人才的重视。
这些企业实践不仅有效激发了技能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绩效工资二次分配,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奖励优秀技能人才,进一步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
激励效果:薪酬与精神双重激励并重
绩效工资二次分配不仅体现在薪酬激励上,还注重精神鼓励。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合理的薪酬回报,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企业通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实绩和贡献定待遇、评奖励,努力拓展技能人才上升空间,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动力,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绩效工资二次分配作为重要激励手段,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未来展望:持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展望未来,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将在技能人才激励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这表明,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力度,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企业对技能人才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绩效工资二次分配的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采用股权激励、项目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方式,进一步增强技能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之,绩效工资二次分配作为技能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已经在政策引导和企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创新的持续推进,这一机制将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