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难题,心理咨询师教你破解
家庭关系难题,心理咨询师教你破解
热播剧《新生》中,天才少年费可因替考入狱,父亲追下车问:“你当初为什么要答应你阿姨?”费可轻蔑一笑:“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出轨的那一天,早就毁了我的人生。”这段对话揭示了家庭关系中沟通障碍和冲突的严重性。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却又容易被人们忽视。
面对家庭关系中的沟通障碍、冲突解决和亲密关系问题,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了一系列实用技巧,帮助家庭成员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
4F法则:改善沟通的金钥匙
青岛市教育局推出的《爱润成长·语你“青”心》专栏中,介绍了4F法则,即说事实(Fact)、说情绪(Feeling)、说发现(Finding)、说未来(Future),帮助家长改善亲子沟通。
说事实:描述事实和造成的影响,帮助孩子总结问题,而非批评、指责。比如,当看到孩子把东西扔了一地时,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你把东西放在地上,这样到处都是,其他人走路会被绊倒的。”
说情绪:通过对情绪的识别、表达、接纳来引导孩子情绪稳定。当孩子拼图失败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先表达理解:“你想把拼图拼起来却没成功,你很沮丧,是吗?”
说发现:帮助孩子澄清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孩子拼图不成功时,家长可以说:“我发现,C处好像可以试试看,你觉得呢?”
说未来:着眼于未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改进。当孩子经常迟到时,家长可以说:“你这周连续三天上学迟到,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呢?”
父亲角色:家庭关系的调和剂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却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心理学上看,父亲的存在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层意义:父亲既是有力的守护者,又是孩子心理能量(即内驱力)投注的对象。内驱力的投注既有爱的表达,也有攻击性的指向,比如孩子喜欢和爸爸调皮捣蛋、竞争比赛,以此满足自己释放爱与攻击的需求,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二层意义:父亲是孩子内心一个重要的形象标识,能够帮助孩子建设自己的心理结构。孩子刚出生时,小小的世界里只有母亲,父亲的出现打破了母子二元关系,成为孩子“第二重要的他人”,把孩子逐渐从亲子世界拖曳到外面更广袤的世界中去,让孩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功能,发展出独立的自我。
如果父亲角色缺失,也可以通过哥哥、舅舅、叔叔、大伯、爷爷、外公、老师等替补对象来重构心理意义上的父子关系。比如《宝莲灯》中的沉香,虽然亲生父亲文弱,但通过与舅舅杨戬的较量,获得了成为男子汉的自信。
那么,该怎么当个“好爸爸”,增强父子间的联结呢?
增加互动,越早越好:父亲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比如胎教、哄睡、换尿布、一起做家务、共同参加户外活动等。
平等平和,保持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健康父子关系的关键。沟通中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影响沟通80%效果的因素是只占整个沟通20%的心理感受和感觉。在和孩子沟通时,不妨放下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严父包袱”,不要把“因为我是你爹”“你这是倒反天罡”“是不是找打”挂在嘴上,而应平心静气、平等平和地和孩子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观点,及时化解父子关系中的矛盾。
培养亲密关系:让爱流动起来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的陈跻云老师分享了三个“有效”方法:
有效距离:给彼此留足适当的距离与空间。在两者互相监督、结伴完成一定任务后,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家长也可以独自休息,放空心灵。
有效对话:避免使用“你怎么这么……呢”“你应该……”“你不能……”这类语言,减少批评指责、命令说教类的话语。当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对话时,不如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适时给出鼓励与肯定。
有效陪伴:全身心的投入与有意义的互动,它带来的愉悦情感体验,远非单纯的时间累积所能及。家长应当主动俯下身来,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倾听孩子言行举止背后隐藏的渴望与需求,努力让彼此的心灵旋律和谐共鸣。
家庭关系中的沟通障碍、冲突解决和亲密关系问题是许多家庭面临的常见困境。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一系列实用技巧,如提高沟通技巧、培养亲密关系、学习冲突解决技巧等,帮助家庭成员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夫妻矛盾还是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师都能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让你的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美满。如果你正在面临家庭关系的困扰,不妨试试上述方法,或许能找到适合你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