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安阳:殷墟与红旗渠的文化之旅
探访安阳:殷墟与红旗渠的文化之旅
安阳,这座被誉为“文字之都”的城市,承载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记忆。在这里,殷墟和红旗渠两处历史遗迹,一古一今,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商朝辉煌到现代奋斗的历程。
殷墟:商朝文明的璀璨明珠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和文物,不仅证实了商朝的存在,更展现了三千多年前商朝文明的辉煌。
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布展面积1800平方米,共设有8个展厅,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别具匠心,从平面上看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馆内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近400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后母戊鼎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后母戊鼎重达830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展现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殷墟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8:30至20:30,全年无休(临时闭馆除外)。游客可以选择预约讲解服务,讲解时间约为2-3小时,上午9点至12点,下午2点至5点。建议游客预留充足时间,细细品味这座承载着商朝文明的博物馆。
红旗渠:人工天河的壮丽史诗
如果说殷墟见证了古代中国的辉煌,那么红旗渠则展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奋斗精神。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为解决缺水问题而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
1959年,林县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提出了“引漳入林”的大胆设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历时十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
如今的红旗渠不仅是灌溉良田的水利工程,更成为了一处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内保留了当年的施工场景,游客可以沿着渠边小道行走,感受当年建设者们的艰辛与智慧。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殷墟和红旗渠,一古一今,一静一动,共同构成了安阳独特的文化景观。它们不仅是安阳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想感受中国精神的游客,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