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食物中毒进入高发期,专家解析5大类型与预防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4: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食物中毒进入高发期,专家解析5大类型与预防要点

每年5至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根据台湾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的资料,以下是对食物中毒的全面解析。

所谓“食物中毒”,指的是2人或2人以上摄取相同的食物而发生相似的症状,并且从可疑的食余检体及患者粪便、呕吐物、血液等人体检体,或者其它有关环境检体(如:空气、水、土壤)中分 离出相同类型的致病原因,则称为一件“食品中毒”。但如因摄食肉毒杆菌或因摄食食品造成急性食品中毒(如化学物质或天然毒素中毒等),即使只有一人,也视为一件“食品中毒”。

依据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资料,经常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因物 质有4大类:

  • 细菌:常见的致病菌有肠炎弧菌、沙门氏杆菌、病原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杆菌、霍乱弧菌、肉毒杆菌等。
  • 病毒:如诺罗病毒等。
  • 天然毒:包括植物性毒素、麻痹性贝毒、河豚毒、组织胺、霉菌毒素等。
  • 化学物质:农药、重金属、非合法使用的化合物等。

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物加热处理不足、食物未妥善保存、食物调制后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生食与熟食交叉污染、烹调人员卫生习惯不良、调理食物的器具或设备未清洗干净及水源被污染等。

台湾常见的5大类型食物中毒

每年的5至10月是食物中毒的发生高峰期,发生件数最高的5大类型的食物中毒类别包括:

  1. 肠炎弧菌:常见于受污染的生鲜海产或鱼贝类,处理海鲜时,务必要注意运送及保存,并避免菜刀、抹布、容器或手等交叉感染。因为肠炎弧菌不耐热,故烹煮时完全煮熟、避免吃生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2. 诺罗病毒:感染诺罗病毒的途径为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因只需极少的病毒量即可传染,所以与病人密切接触,或吸入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所产生的飞沫也可能受感染。预防诺罗病毒最重要的是个人卫生,备餐前、进食前、如厕后及照顾病人后,皆应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确洗手。如身边有受感染之病患,应立即更换床单及衣物,并以漂白水消毒环境,且病患应于腹泻或呕吐症状解除后两天再接触其他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存在于皮肤、毛发、粪便、鼻腔等黏膜,尤其是化脓的伤口。因此厨师若有伤口、脓疮、咽喉炎、湿疹者,一定不可直接或间接从事食品制造调理的工作。否则毒素耐热,即使热水煮沸仍无法杀死。重点分享通常会引起中毒都是因为食物受污染,加上未妥善保存而产生大量毒素,所以调理好的食物如果 没有马上吃完,两天内可以冷藏(5℃)保存,若超过两天以上者务必冷冻保存。

  4. 仙人掌杆菌:有两种常见的污染途径,最常见的是在米饭类或高淀粉质食品中出现,若在室温放置过久,或隔夜饭未充分复热,就会有感染的风险,症状为恶心及呕吐;另一种较常见于香肠、肉汁等肉类产品,浓汤、酱汁、果酱、沙拉、布丁甜点及乳制品,症状以水漾腹泻及腹痛为主。仙人掌杆菌很常发生在室温放过久的盒餐,尤其是好发于夏天,因为受污染的食物大多外观正常、没有腐败,所以容易被忽略,营养师提醒盒餐若短时间内无法吃完,务必保存在65℃以上,避免细菌及毒素快速增长。

  5. 沙门氏杆菌:中毒主要来自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鲜蛋、乳品、鱼肉炼制 品等动物性食品,或烘焙制品及复合调理食品。因沙门氏菌不耐热,所以预防方式充分加热食品并立即食用,且生食和熟食使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应分开,最重要的是,处理食品之前务必将手洗干净。

疑似中毒掌握3处理原则

当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时,谨守以下3个处理原则:

  • 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就医。
  • 保留剩余食物检体(密封并留存于低温冷藏,不可冷冻),并尽快通知卫生单位。
  • 医疗院(所)发现食物中毒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知卫生单位。

卫福部食药署也提供“洗鲜生热存”5要原则,民众务必谨慎遵守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 要洗手:调理食品前后需彻底洗净双手,有伤口要包扎。
  • 要新鲜:食材要新鲜,用水要卫生。
  • 要生熟食分开:处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 要彻底加热: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细菌才容易被消灭。
  • 要注意保存温度:保存低于7℃,室温不宜放置过久。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Heho健康媒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